信客》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

发布 2022-12-22 08:12:28 阅读 2408

《信客》教学设计。

一、 析字解题,对比导入。

信”字是一个会意字,由“人”和“言”两个字根组成。“人”“言”为信,口信、书信、诚信;“客” 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这种人一般居无定所。 余秋雨笔下的“信客”,就是奔走在城乡之间送信取物的人。

二、 概括事情,梳理脉络。

一:重点叙写老信客丑闻败露——托付工作)

二三四:集中叙写年轻信客 (身患疾病,得到信任——义务报丧,承受委屈——受辱被欧,最终辞职)

行文脉络:托付——从业——辞职——转行。

三、 品读课文,感悟形象(重点诵读品味语言描写的句子浸润感悟)

第一部分:老信客(生活贫寒认真负责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他人着想淳朴善良

细致周到…)

第二三四部分:年轻信客(不畏艰苦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仁爱宽厚…)

问: 同学们,信客工作如此艰辛,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那么,是什么让让老信客在丑闻败露的第二天就急着找**人?是什么让年轻信客风餐露宿,积劳成疾,满腹委屈,却依然一做就是二三十年?

答: (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是诚信:这份诚信既是对乡亲们的承诺,对老信客的承诺,更是对信客这一职业的道德坚守。也正是因为二人在诚信方面的失守与坚守,导致了二人截然不同的结局(结尾):

老信客凄凉一生,年轻信客辞职转行之后依然得到众人的尊敬爱戴。

问: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信客说出这样一句话“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继而选择辞职转行?难道他忘记了他的承诺与坚守吗?

答: 是乡人一直没有停止过的对年轻信客“诚信”的质疑,甚至是人格的侮辱。

由此可见,不论是信客,还是乡亲,都应该坚守这份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我想,这也是余秋雨写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之一。

四、 拓展延伸,**思想内涵。

信客这一职业,诞生于上个世纪初,作者的家乡浙江余姚一带。作者完成这篇文章是在2024年。作者说过:

家乡贫苦,信息闭塞,从小听着信客的故事长大,对信客的遭遇深表同情。如今,信客这一职业已经消失。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刻画信客这样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意义呢?

1.肯定信客的价值,说明诚信是立人之本;2.赞颂信客的美好品质;

3.“小人物,大精神”——讴歌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信客的身上,折射出对职业的忠诚与荣誉感,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坚守。举例。

4.“我把我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散文。”作者想不明白的是什么?他要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做好信客太难、世俗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职业荣誉感的缺失等。

六、布置作业。

了解王顺友的事迹,借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信客写墓志铭。

八年级语文教案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 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 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感受城市负面文化对农村的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冲击,了解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2 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 简介余秋雨及这篇作品的时代背景。1 师 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 散文家,浙江余姚...

八年级语文教案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 教学设计12 八年级语文教案 信客 教案设计授课对象 初二上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其音,理解其意。2分析事例,感受信客的为人并向其学习高尚的品格。3理清结构脉络,理解作者先写老信客的原因。重点2分析事例,感受信客的为人并向其学习高尚的品格。3理清结构脉络,理解作者先写老信客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教案 《信客》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客 教学设计及反思。八年级语文教案。一 导入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 呼机 手机 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手机短信相互祝福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 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