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2

发布 2022-12-21 15:25:28 阅读 7597

《背影》教案。

教学重点:1、父子情深 《主题》

2、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3、摄取闪光的选材构思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当有人请你给他照张相时,你是摄他的正面、侧面还是背面?《正面》大家的想法被众多的摄影师所赞同并采用。其实,许多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像大家一样,常做正面描写,可是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定格父爱时,却别具匠心的摄下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这个背影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令许多人泪湿衣衫。

那这个背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让作者看到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背影》《板书》,解答我们的疑问。

二、检测自学情况 《多**》

1、读准下列字音:差( )使交卸( )踌躇( )

蹒跚( )琐屑( )

2、理解词语: 狼藉—— 情郁于中——

3、回忆作者: 朱自清。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几次提到“背影”?重点是哪一次?

2、围绕背影,文章还写了“父亲与我”有关的哪些事?

师生解答:1、 第一段:齐读,作用:

开篇设疑,点背影《板书》 《写作》

第六段:望父买橘,写背影《板书》

父子分手,惜背影《板书》

第七段:结尾思念,想背影《板书》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

2、除了写父亲的背影还写了父亲与我的几件事:

a、祖母去世,父亲差事交卸---为下文写父子离别创造浓重的悲凉气氛。

b、三件小事,质朴的语言,通过细微之事表现父亲无微不至的悉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

四、研讨**:齐读6段,思考:

1、刻画父亲的背影运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

外貌:三次写“布”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的家境,如此家境为儿买橘,令人感动。

动作:动词的描写,表现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感人至深。

、《作者就是这样截取生活中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瞬间来表现父爱,这种选材方法叫截取法》

2、画出父亲在本段中的语言,体味父亲语言的用意:

a、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对我恋恋不舍。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是告别,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c、进去吧,里边没人---是对儿子细心的关照。

、朴实的语言,饱含着对儿子的真挚的爱。

3、本段几次写到我流泪?泪的含义是否相同?

两次流泪,第一次,看到父亲买橘子攀爬月台很艰难为父爱感动而流泪。

第二次,父子分手是对父亲的怜惜,惆怅是依恋的泪。

总结:全文就是这样截取浦口车站父子分别的情景,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不舍挚爱,也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爱戴和思念之情。如果说“背影”是全文的组材明线,那浓浓的父子深情成为故事组材的一条暗线。

五、拓展:回想一下全文,父子分手,父亲的背影也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也感动着我们,我想,当年作者已20岁,北京已经来过两三次,而父亲龙钟老态,步履蹒跚,行动迟缓,为什么作者不能自己去买橘子?如果说这橘子非要买的话,到底该谁去买?

展开辩论。

正方:该父亲去买反方:该作者去买。

板书:明线暗线。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2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 教案新人教版。课题 写作指导感受真情,揣摩效果。以 背影 为例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都在诉说普通人 平凡事,表现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爱。背影 用独特的视角,抓住细节,用白描的形式刻画,这是人物描写不可多得的一种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极好的范文。学情分析 我们...

八年级语文上册7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背影。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用平实质朴的文字具体地记写情景 真切地表达感情的文风和通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命题立意以及详略结合 突出重点的写法。2.理解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情,从一个家庭的不幸了解当时社会阴冷 灰暗的世态。教学设想 1.背影 作为全文线索,在文中多次写到,尤以在记述父亲为买橘子而过铁道那个...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

背影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 现的重要词语。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 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 重点难点。重点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