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案10 陋室铭

发布 2022-12-18 12:15:28 阅读 8342

十陋室铭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本文以“陋室”为题,行文中处处强调其陋而不陋的特点。开头写山写水,在于以同类事物设喻,引出文章的主要形象“陋室”来。

写山,说它不高;写水,说它不深,都是在揭示其可贵的内蕴,并由“名”“灵”二字,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通过这两句,告诫人们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观察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是什么,为下边正面写陋室作了基础。第三句,首先用一个简明的判断句,指出自己的屋子正像那不高的山、不深的水一样,是一外观简陋的屋室。

紧接一“惟”字,由写环境到写人,引出陋室的可爱可贵之处——由于主人(即作者)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作者以此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基础梳理。

一、字音陋室铭(míng)惟吾德馨(xīn)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二、词义1.词类活用。

名:名词用作动词,有名、出名。如:有仙则名。

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如: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如:无丝竹之乱耳。劳: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如:无案牍之劳形。

2.文言虚词之:(1)主谓之间,无意义。

如:无丝竹之乱耳。(2)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3.

古今异义。

丝:古义,弦乐器。如:

无丝竹之乱耳。今义,蚕丝。竹:

古义,管乐器。如:无丝竹之乱耳。

今义,竹子。形:古义,身体。

如:无案牍之劳形。今义,形状。

三、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句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有何陋”。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四、文学常识。

1.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五、名篇名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剖析:“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剖析: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3.孔子云:

“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剖析:语见《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二、重点语段。

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剖析:这四句写陋室的特点。一是自然环境清幽。

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上”“入”二字,比拟生动。而且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陋室的自然环境,显得别致幽雅,宛若“世外桃源”。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既然“谈笑”的“往来”的都是鸿儒学者,陋室主人的德才自然可想而知。这是以好衬好的映衬手法。

不过“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中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三是生活情趣高雅。“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写实,表现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审美鉴赏。

独具巧思的美文。

首先,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其次,文章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加之文章一韵到底,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在听觉上给人**的美感。

再次,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己,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石榴教学案

宜兴市新街中学教师导学案。编号 5年级八年级科目课题石榴教学目标 语文。主备教师蒋新芳。审核授课时间。王素英。1 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2 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3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窗》教学案苏教版

窗 教学案。课程分析 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1 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高尔基说 文学即人学 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丑恶,彰显人性的真善美。的内容最丰富,表现力最强。学生通过对 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通过...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0晏子使楚教学案苏教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实词虚词,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1.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 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2.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 个性化的语言。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本文的文言现象。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 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教学重难点 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