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导学案

发布 2022-07-22 07:54:28 阅读 3038

十六孔乙己。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理解**的主题。3、能分析人物形象。二、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孔乙己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理解**的主题。三、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还有短篇**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且介亭杂文》,译著《毁灭》等。

本文是他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这是鲁迅发表的第二篇**。(a、b层)

2、文体知识回顾。(a、b层)(1)本文的体裁是**。(2)**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3)**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a、b层)3、给加点字注音。(a、b层)

附和(hè)不屑(xiè)置辩荤(hūn)菜咸亨(hēng)酒店羼(chàn)水拭(shì)蘸(zhàn)阔绰(chuò)舀(yǎo)打折(shé)腿门槛(kǎn)四、合作**:

1、理清**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a、b层)(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孔乙己不理会嘲笑他的人和与人争辩;(3)人们嘲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4)孔乙己教我写“茴”字;(5)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2、填写下列句子,**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a、b层)(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不厌恶劳动)的人。

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人。(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迂腐可笑而又自欺欺人)的人。(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很讲信义)的人。

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滑稽可笑、受人鄙视)的人。

3、**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a、b层)

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穷困潦倒,没钱。

2)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思想清高,以读书人自居。(3)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要维护读书人的尊严。

4)孔乙己“偷窃”是因为:他穷困而又好吃懒做,不会营生。(5)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思想毒害较深不愿劳动。

6)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品行较好,很讲信义。(7)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文化影响较深,把读书看得很重要。

8)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受封建文化毒害很深,把没捞到秀才当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

9)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心地善良。

10)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低下,受人鄙视。(12)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可有可无,只是人们闲谈时的笑。

料罢了。4、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a层)

a、自身因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不是劳动,不愿自强。b、社会因素:

①封建文化与封建科举的毒害;②人们的无情嘲笑与打击;③封建官僚(丁举人)的残酷**。五、当堂检测:(a、b层)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

活的空气。1.分析文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中“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唯一”二字突出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身份,表明了他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

2.“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这句中“所有”“都”语意是否重复?

不重复;二者在文中起强调和突出作用,表明整个社会的人们都很麻木。

3.选文中,除了“笑”“哄笑”外,故意、高声、嚷道等词语也刻画了众人麻木不仁,以逗孔乙己为乐的心态。

4.“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反映了孔乙己什么心理?

反映了孔乙己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竭力想维护自身读书人形象的心理。

5.选文中主要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举例分析。①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也没有洗。

神态描写: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以上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身份,又写出了他好吃懒做、自欺欺人、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 教案。通过对孔乙己的外貌 语言 动作等方面的生动形象描写,深刻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更着重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从而在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巧妙地通过多重对比和以笑衬悲来达到揭示这一主题目...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学目标 1 了解 背景,梳理情节及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 品读孔乙己的外貌 语言 动作描写,研读孔乙己的性格。3 学习以笑衬悲的写法,欣赏精巧的构思。4 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 对罪恶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批判。教学重点 1 梳理情节及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简介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 四书 五经 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 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 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