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 2022-12-18 08:22:28 阅读 678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知文意,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纷繁复杂事物的写作技能。

2、明确吆喝的美。

过程与方法:

1、读吆喝(自由诵读课文,感知文意。)

2、赏吆喝(通过**、音频感受吆喝的美。)

3、品吆喝(自由表达吆喝的美点。)

4、悟吆喝(圈点勾画的方式品读课文,悟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动人底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并传承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感知文意,学习写作技能。

2、明确吆喝的美。

教学难点:品悟老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及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搜集京剧《唱脸谱》以及吆喝的**音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京剧导入《吆喝》

**京剧《前门大碗茶》

同学们,老师刚才**的歌曲有一种浓浓的地方味道,是什么味儿?(京味儿)北京人不仅唱得有京味儿,就连叫卖东西的声音也特别有京味儿。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萧乾去北京的大街小巷,听听这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

(同时放映北京有特色的**)

板书课题。一、读吆喝。

自由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展示。

1、找出文中写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将这些五花八门的吆喝声串联在一起的?

3、文中除了写吆喝声,还写了什么内容?

二、赏吆喝。

感受吆喝的美(多****老北京吆喝,**“磨刀磨剪子”,音频“卖糖葫芦”)。

三、品吆喝。

1、文中的吆喝声哪一个最吸引你,为什么?(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适当的给予点评。)

2、通过以上赏析,小结吆喝词的特点。(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悟吆喝。

1、这些声乐艺术的创作者是一些小商贩们,他们的生活处境如何?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呢?(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品悟并明确。)

2、品读课文内容,并结合萧乾的话,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作本文的?(学生合作**完成并明确。)

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它换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换回东方人的尊严。--萧乾。

五、小结吆喝。

从吆喝中,我们不仅读出了声乐之美,读出了老北京的市井风情,读出了老北京人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更读出了老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及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这境界就是名俗文化的精髓所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将这一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好吗?

六、让我来吆喝。

同学们,不仅北京有吆喝,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吆喝,请同学们放开喉咙吆喝一下。(师鼓励学生大胆吆喝。)

七、设计吆喝词。

要求:贴近生活,尽量押韵、口语化。(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吆喝。

读—赏—品—悟(怀念敬重)

民俗文化的精髓。

八年级 下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积累 运用文中相关词语。2 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口味分析。3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知识与能力 1 积累 运用文中相关词语。2 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口味分析。过程与方法 1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2 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

八年级语文下《吆喝》教案人教版

吆喝 教案。朱凤娣。教学目标 1 品读吆喝,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2 体味吆喝,领略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学重点 1 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情感。2 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难点 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体验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学过程 课前 课件展示老北京的黑白 京韵大鼓。一 导入新课。...

《信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一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 归纳事件,品味描写,把握人物的特点及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围绕主要人物归纳事件。运用多种方法加深对作品人物特点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善良,体味人间各种爱。二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阅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 1 文章中的年轻信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