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8《吆喝》教案

发布 2022-12-21 22:19:28 阅读 5400

三、合作**。

一)内容理解。

吆喝是一种口头广告。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方法有:

a.告诉你制作的全过程。b.

简单的制作方法。c.既简洁又生动地形容货物的特点。

d.借甲物形容乙物。e.

靠戏剧性来吸引人。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例说明。

示例:a:“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b:“卤煮喂,炸豆腐哟。”

c:“葫芦儿——冰塔儿。”

d:“萝卜赛过梨。”

e:“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二)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这些吆喝声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三)写法**。

1.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时是如何做到层次分明、条清缕析的?

明确: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过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2.作者在写吆喝声时为什么掺杂进一些自己的经历?

明确:写吆喝声以自己为鉴赏者说明吆喝在生活中的常见和重要作用,自己内心的感受说明自己对这吆喝声的在意,更能体现作者对吆喝声的回味不尽,显示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有着更浓郁的民风民俗特色。

四)个性表达。

现在的吆喝声基本都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取代,所以有人说,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吆喝还有什么作用?请你具体说说你更喜欢吆喝还是广告?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其实,不仅北京有吆喝,我国各地都有,而且由于各地语言、风土人情不同,吆喝也各有不同。现在,这种口头广告正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吆喝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应注意抢救。

四、板书设计。

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吆喝声不绝。

吆喝声。介绍馄饨喂——开锅!

硬面——饽饽。

行好的——老爷——太太(哎)

卤煮喂,炸豆腐哟。

葫芦儿——冰塔儿京味京韵。

地方文化魅力无穷。

五、作业设计。

1.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示例:西瓜——凉甜可口的沙瓤西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8吆喝教案 课时教案

18 吆喝 教案 教学目标。1 积累 运用文中相关词语。2 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口味分析。3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1 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2 结合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教学...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 吆喝

18 吆喝萧乾。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 京白 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2 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 1 生动幽默的语言。2 结构安排独特。教学难点 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课型 新知 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吆喝教案

吆喝 教案。河南驻马店泌阳一中语文组黄有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 运用文中相关词语。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写 吆喝 的内在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