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的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7-22 09:09:28 阅读 8033

18、《吆喝》教学设计。

萧乾贵定县第二中学刘贤敏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与**,品析“吆喝”的丰富内涵。(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大文化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课前热身:介绍读者及作品。2、预习检测。二、引出吆喝: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北京街头的种种音响,说说有什么特点?(管乐、弦乐、打击乐;交响诗。)三、欣赏吆喝:听相声谈感受。非常动听,像唱歌。四、品味吆喝: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吆喝进行分类,品味吆喝丰富内涵。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品味:时间:(从早到晚,一年四季。)

种类:(买早点,买夜宵的,乞讨的,卖菜的,卖鲜花的,卖灵卦,卖小动物的,卖水果的。)风格:

(有简有繁,虚实结合。)声调变化:(高低起伏,合辙押韵。

)五、赏析吆喝:(小组合作)

1、“馄饨喂——开锅!”冒着热气的锅里,薄薄的皮,大大的陷,现包现卖。(形象生动)

2、“喝了蜜的大柿子。”“喝”拟人,味甜,汁多,个大。3、“葫芦儿——冰塔儿。”儿化音,亲切;比喻,晶莹剔透,脆;“塔”,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

4、“就剩两挂啦。”紧迫感,吸引人。生活,习惯,情感,信仰。民俗文化。

六、搜集吆喝——吆喝模仿秀。

七、珍藏吆喝:传承民俗文化。

八、教师寄语: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手段的运用,许许多多像吆喝一样的民俗文化已渐行渐远,有的慢慢地淡出我们的生活,望着它渐渐远去的背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难道我们没有拯救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吗?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珍藏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吧!

九、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十、板书设计:

吆喝(叫卖,口头广告)萧乾。

**美生活的内涵文化的底蕴民俗文化。传。承。

十一、教学反思:

吆喝》是我参加贵定县“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的一堂课,这堂课由于学生预习不到位,存在胆怯心理,自己对学情的不够了解。开始的时候课堂上比较拘谨,气氛不够活跃。后来我借助多**让学生欣赏相声《卖布头》中的吆喝,学生才在这种氛围中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这堂课上,我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整堂课的思路按:引出吆喝——欣赏吆喝—品味吆喝—赏析吆喝—搜集吆喝—珍藏吆喝—创造吆喝。教学活动重点设计“吆喝”模仿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简单的处理却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总之,我设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在拓展延伸和作业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摸得着、看得见。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

吆喝。学习目标 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度方面的技巧。一 学前指导。1 给下列的字 词注音 局囿招徕饽饽秫秸荸荠隔阂商贩钹蘸2 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招揽。随机应变 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油嘴滑舌 说话油滑,善于...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 吆喝

18 吆喝萧乾。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 京白 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2 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 1 生动幽默的语言。2 结构安排独特。教学难点 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课型 新知 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 《吆喝》教学设计

18.吆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掌握 囿 钹 招徕 铁铉 饽饽 秫秸秆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等词的读音 词义。2 掌握作者的基本资料,揣摩作者对吆喝的品味分析。二 能力目标 1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