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发布 2022-12-13 16:11:28 阅读 8151

基础知识总结。

—第十章:力与运动。

班级姓名。第一节:物体的浮与沉。

1、活动 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将如下物品浸没在水中后松开手,它们将如何运动?

挤扁了的牙膏皮、空的有盖塑料小瓶、生鸡蛋)

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使原来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沉下去呢?(还能提供的器材有:盐、小硬币、玻璃杯)

牙膏皮从受力角度看,此方法中改变的力是是怎样改变的。

塑料小瓶此方法中改变的力是 。

生鸡蛋此方法中改变的力是 。是怎样改变的。

结论:可见改变物体的力和力的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2、活动10.2 **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题:在物体上浮和下沉时,重力和浮力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即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议一议:(仔细观察图10—1)

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和配重物使小瓶上浮下沉和漂浮。

在小瓶中分别装入不同的配重物就可使小瓶上浮下沉和漂浮。

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测量和计算物体上浮下沉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答: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b.将小瓶放入水中利用配重物使其处于上浮下沉或漂浮状态,再记下

c.则v排f浮。

d.对于上浮时要使小瓶保持浸没状态,可用一根针将瓶子按入水中。

将所得到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填写**中所缺部分)

如果物体在浸没时浮力和重力相等,物体即不上浮也不下沉,可以停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人们把这种状态叫。

结论: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归纳为。

当物体浸没时:如g>f浮,则物体。

如g如g=f浮,则物体。

当物体部分浸没时,如g=f浮,则物体。

3、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根据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另一种判断浮沉的方法。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g=mg=ρ物**物。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ρ液**排。

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v物=v排。

1 若则f浮2 若ρ液=ρ物,则f浮=g,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3 若则f浮》g,物体上浮。

上浮稳定后处于漂浮状态,这时f浮=g

结论:可见判断物体的浮沉可用两种方法:

比较。比较。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力的概念。

见图10—8系列插图,画出这些物体受力的示意图。体会这些图的共同之处。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下图中物体所受的力。

放在桌面上的书所受的力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所受的力。

结论:如果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称做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

2、活动10.4 **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下左图所示,方形卡片的两对角线分别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线的另一端挂钩码,两边钩码相同时,可以认为对小卡片的拉力大小相同,否则拉力的大小不同。

现象: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卡片将。

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时,卡片将。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大小必须方向必须。

方形小卡片在铁架台中间,两对角线分别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下端分别挂同样多的钩码。比较线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和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的运动情况。

现象: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将。

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上右图所示,使卡片旋转一个角度,用手捏住,此时卡片所受的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卡片将。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必须。

如果用剪刀将卡片剪开,砝码会立刻向两侧掉下去。所以二力平衡时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总结: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作用在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3、回顾物体浮沉条件巩固二力平衡的知识。

画出四种状态下的力的示意图。并根据平衡力知识进行分类如下:

总结如下:

平衡状态:漂浮和悬浮 g=f浮(受平衡力作用)

悬浮时物体全部浸没,有v排=v物,漂浮时物体部分浸没,有v排②非平衡状态:上浮和下沉 g≠f浮(受非平衡力作用)

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1、活动10.5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问题的提出:见本节对话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呢?

见图10—13,思考如下问题。

推测如果运动的汽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汽车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2 车所受的阻力的方向指向**?和运动的方向间是什么关系?

3 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实验数据**如下,完成**填写:

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就。

一个重要的推理: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小车就会这个实验被称为伽利略理想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对定律的解释如下:

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

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所以定律不可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到,只能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到。

定律可以简写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总保持不变。

“一切”是指定律适用于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例外。

定律中的“或”不能说成“和”。

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正确吗。

4、活动10.6 观察惯性现象。

物理学中将的性质叫做惯性。

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是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惯”可以理解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惯性”或“习惯”。也就是说:物体一但具有了一定的运动状态后就不会轻易改变,除非有外力迫。

使它改变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惯性是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任何物体无一例外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其他任何因素如是否受力,是运动还是静止,速度的大小等均无关。

要解释清楚惯性现象,一般要遵循如下几个步骤:(以10—14图a为例)

确定研究对象,并弄清研究对象及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其他物体所处的状态。

八年级物理教案

4 测少算多 被测物体长度很大时,先测出其中的一小段,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5 平移法 将被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代替。五 误差。1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 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客观因数测量仪器的不精确 实验方法初略 实验原理不完善 环境对实验仪...

八年级物理教案

引言科学之旅教案。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物理?2 知道物理研究的对象。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学习物理的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 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

八年级物理教案

沃玛教育 个性化辅导教案。学生 林绍航教师 李颂时间 2013年 9月8日时段 13 00 15 00 教务处签字 年月日。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声 光 热 电 力等形形色色的现象的科学。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 能发声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