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本文中的两首诗都重在借景抒情,通过朗读入境悟情,并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读懂《山行》,理解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
2、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题)1、齐读诗题。2、配乐范读。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4、齐读全诗。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多**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
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多**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五、我的十分钟: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背诵古诗1、自由练读,3/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2、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3、配乐齐读4、配乐背诵(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流连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3)配乐齐诵5、深入理解诵读: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秋天往往是肃杀萧条冷清的,因为它预示着生命的终结。但本诗作者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像一般的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叹伤感。
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的颂歌。
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背诵。6、总结升华诵读:
这是一首记游诗,也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秋景图。诗的前二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低到高;后二句,用对比的方式写近处的美好景致。这首诗情感独特,诗人一洗寂寥冷落的悲秋情调,表现了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人的英爽俊拔的豪情。本诗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枫叶经霜色愈浓,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亦是如此,磨难之后更显人生壮美。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枫桥夜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三、**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
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
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五、我的十分钟: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板书设计:
寒山远:石径。
山中行走白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近:枫林。
枫桥夜泊。见月落霜天江枫渔火闻乌啼钟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3 古诗两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杜牧。教材解读 全诗写的是在 山行 途中目之所及的片段。第三句中的一个 晚 字告诉我们 诗人赶路已经一天了,着实需要找一个 人家 歇歇脚了。抬起头顺着陡峭 蜿蜒 倾斜的石径朝着寒秋之中的山顶望去,就在那 白云生处...
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3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1 学会古诗 山行 读准 斜 理解 寒山 坐 石径 等字词的意思。2 读懂 山行 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的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 古诗两首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二 ...
苏教版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3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1 学会古诗 山行 读准 斜 理解 寒山 坐 石径 等字词的意思。2 读懂 山行 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的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 古诗两首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