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预案

发布 2022-12-01 05:49:28 阅读 4189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页(例1)

教学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陈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陈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米和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二、**体验,获取新知。

一)导入。1、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你们手里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书,喜欢吗?那你能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2、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到底哪些同学估计对了呢?请你们自己量一量吧!

学生动手测量,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测得准确一点,为毫米的认识做铺垫。把你测量的结果在小组里说说!

3、针对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选择从不同角度引入:

a 刚才他说了一个我们没有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b刚才有同学说出了“比13厘米多一点”、“不到14厘米,还差2格”,这样的话,证明这些同学测量得非常仔细,观察得非常认真。同学们,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认识毫米。

1、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放大的1厘米图。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长呢?其中的一小格就表示“1毫米”。

2、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小结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三)感受毫米。

1、在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毫米大约有1分硬币那么厚,你们桌上有硬币,自己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

3、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请随手直接画一条长1毫米的线段,画好后用尺量量,看看你不用尺画的是否也很接近1毫米。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四)应用毫米。

1、再量一量书的长度和宽度各是多少,看谁量得最准确。

2、你能说出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吗?

3、小结: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是要求测量得非常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来做单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并把填写的结果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单名数。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字典厚7(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铁皮厚2( )

3、我们认识了毫米,知道了数学书的长和宽,那么书的厚度是多少?先估一估,再测量一下。

4、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找找资料,除了我们认识的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

教学反思:学生已经对厘米和米有了充分认识,所以本节课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让学生观察并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建立了毫米的长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页(例2)

教学目标:1、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了?(米、厘米、毫米)

2、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毫米大约有多长?

它们之间的换算呢?(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探索新知。

一)初识分米。

1、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课桌的长,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2、同学们,想知道课桌的长吗?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自己用尺子量量吧!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商量!说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请多组学生回答。

3、同学们真聪明,虽然手里的尺子不够长却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量出了课桌的长,有的同学是按照自己尺子上最长的刻度为标准来分段测量的;有的同学是按照10厘米为一段来分段测量的;有的...

4、你觉得哪种方法较简便?学生通过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5、引导讨论:你觉得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长比较合适?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分米。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除了从“0”到“10”外,还鼓励找从“1”到“11”、从“3”到“13”)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三)研究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床长2[ ]也就是。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 )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 )分米。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2、.练习1第3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按要求完成书上内容。

3、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 10分米

一把钥匙 6米

一支圆珠笔 170厘米

课桌长 40毫米

邓老师高 13厘米

4、淘气的日记(课件)。

2024年4月6日星期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2个同学之间讨论评议修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测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测量方法的比较感受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可能分米在生活中使用较少,学生对于分米还比较陌生,学生对于分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在以后的练习中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第三课时毫米、分米的练习。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1、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能用毫米、分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起基本的长度观念。

3、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1毫米、1分米,你知道1毫米、1分米有多长吗?(打手势。)观察你的周围,估计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1)宝宝出生时长约48( )

2)一听王老吉的高约( )分米;

3)数学书的厚约是( )毫米;

4)我的腰围约是( )厘米。

厘米=( 分米50毫米=( 厘米。

2分米7厘米=( 厘米34毫米=( 厘米( )毫米。

1分米—6厘米=( 厘米 35毫米+45毫米=( 厘米。

4、连线。1厘米5米。

50分米4分米。

40厘米2分米。

200毫米100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学预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口算乘法 教学设计预案。教材分析 1 本小节是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 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 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 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教材是在学生知道面积含义 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围绕 创新教学 这一主题,为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为我这40分钟的教学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创新设计 1 在教法上运用 学生猜想。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在验证两个...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张艳芹备课时间 9.2上课时间 课时编号 10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7 18页例7及 试一试 和 想想做做 1.使学生通过 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 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教学目标。2.在自主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