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实录

发布 2022-11-28 10:35:28 阅读 743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08例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决重叠问题的价值,掌握用韦恩**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带有学生姓名的小贴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下面统计表。

语文。杨明。

李芳。刘云。

陈东。王爱华。

张伟。丁旭。

赵军。数学。

李强。杨红。

张华。王志明。

于力。周晓。

陶伟。卢强。

朱小东。师:朝阳小学三(1)班选出8人参加学校的语文活动小组,又选出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8+9=17人,师:同意吗?一定吗?

生:齐说同意、一定。

师:出示图1集合圈,语文组数学组。

师:你能把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人的姓名**贴在下面两个圈里吗?

师:相机出示带有17个同学姓名的**。

【评析: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的衔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巧搭脚手架,也使问题的引出顺理成章。】

二、**新知。

1、问题的引出。

师: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张**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生:有几个同学重复了。

生:有三个同学既参加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了吗?

生:遇到过,比如我既参加了象棋小组又参加了绘画小组。

生:我参加了三个兴趣组。

师:如果还用两个圈来表示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你认为下面那幅图能代表你们的意思?

生:图2。因为图2有重复的部分。

师:只能用图2来表示来表示重复的关系吗?

生:两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交叉在一起也行。

师:谁来说说重复的部分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部分就是两项活动都参加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师:参加语文组的有几个人?参加数学组的呢?

生: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

师: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觉得用哪副图来表示参加两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合适?请同学们贴一贴。

【评析:把学生**集合图的过程,变为教师直接给出两幅集合图,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两个集合图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又拓展了学生对集合图的认知,为建构抽象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平台,也体现了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的教学理念。】

2、交流汇报。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强调不管圆圈中学生姓名怎么放,但这三个重复的同学都放在重叠的部分上。

师:怎样计算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生:一共是14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8+9=17 17-3=14

师:第一个**为什么直接用8+9=17就算出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而这一次8+9后还要再减去3呢?

生:因为如果还是17的话就把杨明、李芳、刘云多算了一次,因此要减去3。

生:第一个**没有重复参加的,第二个**有重复参加的。

师:不管用数的方法还是用算式计算都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把重复的三个人多算了一次。

【评析: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对圆圈中学生的姓名位置不同的贴放,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小结,这既能让学生体会出集合图本身各部分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各个数据与集合图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反思、比较由前后两个**所出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既沟通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间的联系,又彰显出解决新问题的关键点。

】3、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感受其的价值。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现在谁来说说这个集合图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三部分,左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语文组的人数,中间一部分表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右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数学组的人数。

师:相机在集合图上标示出只参加语文组、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只参加数学组的字样。

师:简单介绍韦恩图来历。

师: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提供的信息不会像**中那样的。

师:相机把例题呈现在统计表中的学生姓名打乱。

师:如果给的是现在这样的信息,你觉得韦恩图和文字所提供给的信息,哪一个更能清晰地表示出只参加语文人的、只参加数学的、两项都参加的这三者中间的关系呢?

生:用韦恩图来表示。

师:用韦恩图不仅能清晰的表示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便于我们计算。

师:你认为在什么样情况下使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呢?

生:有重复关系的,师:相机板示课题: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评析:让学生表述韦恩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同时使学生对韦恩图中的认知更趋于明朗化。而把例题中提供的信息打乱,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就为学生体会韦恩图的价值提供了更具有说服力的素材。

】三、巩固应用,落实双基。

1、教材p110练习二十四第1题。

2、教材p110练习二十四第2题。

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师:改动教材例题中提供的信息方式为:三(1)班由8人参加语文活动小组,有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读题,并与原例题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拿出第二组供贴图用的学具片。

师: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在教师提供的集合圈中摆一摆,之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并算出每一种情况下,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共多少人?

交流回报:生:8+9=17人,我是把两个圆圈分开摆的。

生:8+9=17人 17-2=15,我是把两个圆圈交叉在一起的,并且交叉的部分是2人。

生: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只有9人,我是把参加语文组的人数全部圈在数学组里面的。

师:结合学生的口述,相机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结果是9人的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为什么同样是8人参加语文组、9人参加数学组结果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呢?

生:因为上一道题告诉我们有几人重复的,而这道题没有告诉有几人重复的,结果就有几种可能性。

生:这个题目没有前面两个题目讲的清楚,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

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没有确定语文组和数学组之间的具体关系。

师:那你认为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注意什么?

生:搞清重复的人数。

生:在画图时要确定相交的部分应该是几人。

生:考虑问题要全面些。

师:通过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题目,比较一下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重复的部分越多,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就越少。

生:要想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多最好互不交叉。

生:当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最少时,这个数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数。

师:配合学生的讲解,相机用课件动态演示两个集合图变化的过程。

【评析:此时改动了例题呈现方式和条件,是顺其自然之举,也是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这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一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既进一步巩固、完善对韦恩图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全课总结。

师生交流: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

略?这一策略以前你用过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引导学生先了解森林运动会小动物参赛情形,出示集合椭圆圈,让学生了解椭圆圈内容,老师提问 你从椭圆圈中了解到什么内容?篮球赛足球赛。从表中我们知道小猴子 小老虎 小狗即参加篮球赛,又参加足球赛 二 导入课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同时参加两项运动的重叠问题 数学广角 重叠问题 板书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生 1 要把两个小组重复的名称圈出来。2 把两个小组的人数加起来后,再减去重复计算的就可以了。三 基本练习。1 课件出示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四的第一题。先让学生认一认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动物?再说说红色圆圈和蓝色圆圈各表示什么意思?中间交叉部分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后汇报结果。这里特...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生 1 要把两个小组重复的名称圈出来。2 把两个小组的人数加起来后,再减去重复计算的就可以了。三 基本练习。1 课件出示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四的第一题。先让学生认一认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动物?再说说红色圆圈和蓝色圆圈各表示什么意思?中间交叉部分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后汇报结果。这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