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重叠问题 教案 1

发布 2022-12-04 13:41:28 阅读 7799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执教人:陈龙柱。

执教时间:2024年5月26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 新课导入(勇闯智慧岛)

两位妈妈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请学生表演,画图演示)

生答:因为是奶奶,妈妈,儿子3个人。

师小结:妈妈在这里的身份重叠了。

老师:在生活中这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叠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知。

1.讲解例题:下周老师打算开展语文和数学活动小组,语文小组8人,数学小组9人,有多少同学参加?

生:8+9=17(人)

师:那老师必须选17人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生,可能有孩子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师:现在看下那些孩子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生:从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重要信息?

生:有3人既参加了语文活动小组,又参加了数学活动小组,数重叠了。

师:哦,原来这3人重叠了。那我们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这重叠的部分,一看就让人明白。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桌讨论后再拿起笔画一画。

展示作品)(演示课件)

师:其实早在2024年就有一位英国的数学家发明了这样的图,于是我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图,叫做韦恩图。

师:规范写法。说明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那我们在怎样求参加活动小组的总人数,重叠的部分该怎么办?

生:把重叠的部分减去。

师:对,把重叠的部分3减去。算式会列吗?

(会)请写在本子上。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列? 8+9-3=14 8表示什么?

9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

师:说的真好,当我们计算个数时,如果出现重复数了两次的数,这样,个数就会多了,应该减去一次。

师:请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同桌讨论)

师:总结: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都必须记住重复部分只能算一次。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认真的观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解决引课的问题:

两位妈妈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列算式)

三。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考考你)

1我们学校门口要种两排数,每排3棵,想一想:5棵数行吗?(请孩子们在本上画一下)

2.要在三角形绿化地周围的三条边上种数,每排三棵,可以怎样种?最少几棵数?(学生画图)

3.快速思考:在四边形的四条边上种树,每排四棵,最少( )5边形那?

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我们的植树问题中还大有数学学问那?其实呀我们植树问题中的学问还不只如此,四年级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真是学海无涯啊!

四:巩固练习:(试试身手)

1.现有柄长80厘米的扫把,一根150厘米长的竹竿,接头处至少接30厘米才牢固,那么接起来的长柄扫把最多可达多少厘米长?

2. 4年1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7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其中两种都参加的有8人,参加竞赛的共有几人?

年1班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7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五、学习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来说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说课稿

2 设置认知冲突,感知体验集合图。以 这一小组一共有几人?这一问题冲突为线索,让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解答时出现分歧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 集合图 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到集合图的作用。三 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一 创设选择的空间,唤起 主角 意识。先选择一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说课稿

三 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一 激趣导入引入重叠。先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讲集合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一个情境,使他们在模拟的生活中有所感悟。二 新知感悟重叠 1 分析 整理数据。根据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名单,让学生自己去看名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重叠问题 教案 1

数学广角 重叠问题 执教人 陈龙柱。执教时间 2014年5月26日。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善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