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

发布 2022-11-29 13:45:28 阅读 3343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叫佟蕊,来自黑芝麻胡同小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下面我从说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集合课标提出,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模型思想是一种数学的基本思想,通过数学建模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三年级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通过动手操作和同学间合作交流,促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中发现利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集合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合思想已成为现代数学的理论基础,用集合语言可以明了地表述数学概念,准确、简捷地进行数学推理。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早已渗透到各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之中。

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也竭力把集合思想直观地渗透到教材内容中,从而改变了教材的面貌。

有关渗透集合思想的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人教版教材在第一学段里出现了四次。

在三年级之后集合思想应用更为广泛。

在其他版本教材中,集合思想也有渗透。

本册教材中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的情境,利用学生过去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统计表列出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名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展开探索活动。教材呈现直观图,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两个小组的人员组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集合数学思想和方法。

课后练习1,2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学情分析:对于《重叠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及以往解题经验,至少能用一种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解题不是难点。

而如何利用集合的思想和画集合圈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通过问题的解决方法渗透数学建模过程是重难点。

前测问题:班里同学们排队,从前向后数,小明排在第4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3个,这队同学有多少人?怎样证明你的答案?能够结合示意图表达你的算式吗?

问题反馈:班里共26名学生。通过测试,学生对于简单的重复问题,能够画图和列式解答。

16人能够结合画图方法列出算式4+3-1=6(人),3人结合图用数数的办法解答;1人直接列算式4+3-1=6(人); 2人画示意图并用三种方法解答,4+3-1=6(人);4+3-2+1=6(人);3+2+1=6(人)。1人画示意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4+3)-1=6(人),3+3=6(人)。3人对题目没有理解,列式为3+1+3=7(人);对于能用3总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我进行访谈,知道学生是从课外班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但没有学习如何利用集合圈进行分类的思想。

我的思考:通过对学生和前测情况分析,我有如下想法。

1.从学生情况出发,考虑到本班学生中没有能利用画集合圈进行分类的情况,说明学生没有集合思想,集合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排队问题,引入画集合圈进行分类的集合思想。

2. 用参加合唱组和美术组的学生学号,代替书中例1的学生名字。用数字代替文字,更直观体现出数与计算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动手画集合圈对数字进行分类,而不是教师给出集合圈。体会利用集合分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为初中数的分类埋下伏笔。

3. 创设思维环境,对前面学习集合知识的再度升华。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通过圆圈点图,渗透集合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会集合思想,理解“韦恩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猜测、操作、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集合思想,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享受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渗透集合和数学建模思想。

5、流程示意图。

六、教学过程。

1、生活实例,渗透方法。

1、生活实例引入。

师:咱们现在排队,某同学从前向后数他排第5个,从后向前数他也是第5个,那这队有。

有多少人呢?(生会有很多猜想)

师:你怎样证明呢?(学生会有很多方法,说一说为什么那样列式,着重分析画图和5+5-1=9(人))

生1:111101111 共有9人。

生2:5+5-1=9人。

2、图与算式相结合。

师:算式中第一个5在图中哪儿表示?第2个5在图中哪儿表示?

引导学生在图中圈出)

师:那通过观察图我们发现什么?

生:前5位同学中有a同学,后5为同学中也有a同学。但是咱们的a同学只有一个人,所以减1。

师:这个排队的问题,我们通过画图,圈图,列式计算成功解决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初步感知集合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新知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准备良好的条件。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1、实例引入。

师:班里有5人参加合唱组,7人参加美术组,用1个数字代表一个同学的学号。

依次填表,如下表)

设计意图:依靠直观性原则,采用图表展示已知条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为后面提出问题做铺垫。

2、产生矛盾。

师:报合唱组和美术组的同学,可能会出现同时重复报两个课外班的学生。

我们假设号同学同时重复报2个兴趣班。

再填表,这时合唱组有5人,美术组有9人)

出示学号磁片)

师:请两位同学把参加合唱组和美术组同学的学号对号入座。

生:学生在摆4号和5号同学时,产生冲突,都想抢4号和5号同学到自己的组里。

设计意图:由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既让学生收集了解信息,而后通过学生的不同意见产生矛盾,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

3、解决矛盾。

师号放在**好呢?

生:放在中间。

师:有办法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知道,选合唱组有5人,选美术组有9人,选合唱组和美术组有2人。

生:(圈两个圈)

师:我们用这个圈图,怎样列算式,就能解决合唱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会有几种算法,取这四种算法)

生1:5+9-2=12(人)

生2:5-2+9=12(人)

生3:9-2+5=12(人)

生4:3+2+7=12(人)

(每种算法让学生说含义,为什么要这样列式,重点分析算式4)

师:这2个人与3个人有什么区别?

生:3个人是只报了合唱组没有报其他组,2人是既报美术组又报合唱组。

师:我们用画圈的方法把同学分了3组?可以归纳为只合不美,只美不合,又美又合。你们这样分,谁与谁都不重复。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引入集合图,让学生借助集合图弄清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经历利用集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过程。

在不同计算方法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总结提升,拓展知识。

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能够分清楚哪个组,又能清楚地分析算式呢?

生:画圆圈。

师:比咱们同学画圈更早的人,是韦恩。(向学生出示韦恩图)

师:有2个人重复,那还可以有几个同学重复选课呢?(生猜测)

出示圆圈点图)

师:咱用5个点表示合唱组,用7个点表示美术组。

请两位同学手拿点图,演示)

依次演示没人选课,0人,1人,2人,3人,4人选课两门课点图怎样)

师:当5个人选两门课时,小圈被大圈包围了。

师:最多可以有几人重复呢?

生:5个人。

师:不会有6个人,7个人,因为圆点点就露出去了。

师:参加合唱组和美术组的同学,有人只合不美,有人只美不合,有人又美又合。那参加别的课外班,咱们会算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大家都会分吗?能用字母表示吗?

生:有人只a不b,有人只b不a,有人又a又b。

师:其实ab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吧!

设计意图:理解“韦恩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渗透集合中的包含关系,体会并集与交集。

通过整理总结,提升为字母表示,渗透数学模型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巩固,落实新知。

练习的第1题。

在学生有过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经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辨析集合图的含义,完成对一些动物的分类并填写。

练习的第2题。

给学生提供再次感知、认识集合的思想方法的机会,加深对相应集合思想方法的体验。解决问题中,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效落实问题策略多样性的改革理念,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设计亮点:

课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经历猜测、推理、实验、观察、计算、验证等活动过程。过度自然,课程连贯,在不超纲的情况下,能够引入集合圈和圆点图,让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弄清数量关系,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方法,通过对方法的升华,巧妙的渗透了集合思想和数学建模思想。

动手操作环节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建立生活中的数学概念,从直观到抽象,渗透两种数学思想。符合中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比较有梯度、有层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课题 运用乘法两步解决问题。金池院小学 梁如军。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9页例1和 做一做 练习二十三第 题。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 口算。6分 二 填空 20分 1 四月份有 天,有 个星期零 天。2 48小时 日,48个月 年。3 下午5时用 24时计时法 表示是 4 一个数除以7,商86余5,这个数是 5 在 内填上 或 3.25 3.52 7.6 6.18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重叠问题 的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 多个角度去分析 理解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