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一、填空。1、我们知道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3、水姚保持沸腾状态,必须持续给水加热。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结冰。
5、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
6、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
7、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8、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9、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0、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1、我知道食盐、味精、白糖等可以溶解在水中;橡皮、石头、玻璃等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12、在实验中,莉莉用搅拌、加热水、碾碎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生活中,可以用小勺替代实验中的搅拌棒,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4、我们用水来进行混合分离试验,食盐和味精的混合物不能分离,白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可以分离。
15、我们可以把水溶液中的物质通过蒸发实验提炼出来。
16、水的形态有液体、固态、气态。
17、所有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是相同的,有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第二单元。1、我们感受到空气的特征是容易泄露、很轻和看不见。
2、玻璃杯底部粘上纸倒扣进水里,纸团不会湿,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3、挤压堵住管口且装有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活塞会被压下去一定距离,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4、空气又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5、证明空气又重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6、向皮球中打入空气,皮球的质量会加重,实际上因为空气的质量增加了。
7、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
8、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
9、我们将水、牛奶、醋分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塑料瓶、木头分一类,称它们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成为气体。
10、一个空瓶子,如果加热后,瓶内的空气体积会增加,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
11、在加热的过程中,空气比水变化的更快,因此体积变化就更明显。
12、盒子中点燃的蜡烛加热了空气,热空气上升,在盒子外的蚊香会向盒子的小孔流动,这是因为空气变热后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1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14、在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15、我们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
第三单元。1、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十分迅速,有的比较缓慢。
3、气温指的是室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照射环境中的空气温度。
4、我们可以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5、气温计、零上温度自下往上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高;零下温度自上往下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低。
6、测量气温时,我们应该选择阴凉、通风处。
7、我们发现:一天中,下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7时的气温最低。
8、气象工作者会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中测气温。
9、选择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我们应该平视气温计的液柱液面。
10、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它由内筒和外筒组成。
12、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13、制作简易雨量器时,刻度纸条的长度要比透明直筒杯子的高度大(填“大”或“小”),在贴刻度条时,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西风就是由西向东吹的风,旗帜会向东展开。可以用8个风向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测量工具是风向标。
15、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北风。
16、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从0级到12级。
17、风的速度就是风每秒行进的距离,单位是米秒。测量工具是风速仪 。
18、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9、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作积云。
20、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分别是层云、积云和卷云。
21、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它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オ能形成,所以它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2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23、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做天气日历时,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察天天等来描述。
25、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睛天、多云、阴天等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测。
26、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27、生物也能预报天气,要下雨时蜻蜓会低飞,蚂蚁会搬家,松果的鳞片会紧闭,泥鳅会上下翻腾。
28、整理、总结和分析天气日历的信息,可以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一单元水。
1.水还会以另外一种形态一一水蒸气,存在于自然界中。
2.水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4.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5.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6.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8.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9.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0.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1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13.加快溶解的方法:①加热;②;張碎。
14.运用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的性质,解決分离食盐与沙的混合物的问题。
15.学习水溶液蒸发出晶体的方法。
16.生活中物质的外在形态改变,物质还是本身。
第二单元空气。
17.我们感受到空气的特征:①容易泄漏;②很轻;③可使袋子鼓起来,但摸起来很教:④看不见。
18.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19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20.空气可以被压细。
2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充气城堡、充气救生阳、汽车轮胎、篮球、足球等。
22.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23.空气是有质量的,我们可以用称量的方法知道空气的重量。
24.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热气球上升或下降就是运用了这样的原理。
25.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26.地球的大气层是由空气组成的,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利用空气。
第三单元天气。
27.天气: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丽雪以及风等情况。
28.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29.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ー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0.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阳包围着,我们观察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中的自然现象。
3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32.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3.气温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中空气温度。测量气温的仪器叫作气温计,也叫寒暑表。气温计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34.气温计的组成包括:刻度、液柱、液泡三个部分。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同。
35.气温计零上温度自下往上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高;零下温度自上往下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低。
36.38℃读作三十八摄氏度,-8℃读作零下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写作5℃,零摄氏度写作0℃。
37.气温计的使用方法:①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悬挂在空气中:③保持干燥:④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⑤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38.同一地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气温会有不同。
39.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内(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年2到3点;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40.用柱状图描述气温可以清晰到每一时刻的气温,也便于我们进行比较。
41.降水是指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4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①把雨量器安置在相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②用喷壶模拟降水;③降雨后,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行。
读数时加上单位毫米。
43.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方法: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②在杯子外壁上从底部起贴上刻度条,以毫米为单位;③刻度条外财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①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44.降水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45.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来感知风,如红旗飘飘、炊烟、浪花朵朵等。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4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大小取决于作用于空气的各种力的大小、。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风速的。
47.风速指单位时间内风的行程,常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风速的。
48.地面的水经过太阳的照射蒸发,水蒸气不断地向天空更高的地方运动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品组成的可见聚合体。
49.云的生成、外形特征、云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还顶示着未来的天气变化。
50.天空中云的多少称为云量。天空中无云或云量很少,云的份数小于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一,能看到太阳,这样的天气为晴天。
51.天空中的云量较多,云的份数小于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太阳时常可见,这样的天气为多云。
52.天空中的云量很多,云的份数大于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很难看见太阳,这样的天气为阴天。
53.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54.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云层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55.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作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5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57.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现象。
58.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有了天气日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
天气日历具有记录和分析气象、总结以往的气象規律、**今后的天气变化等作用。
19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 上册 复习知识要点 全
第一单元水。一 填空题。1 物体可以分为 固体 液体 气体 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固体有固定的 形状 有固定的 体积 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 但有固定的 体积 气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 也没有固定的 体积 2 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 干 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 蒸发 掉了。3 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试卷
a.35 b.36 c.37 d.38 6.用磁铁的磁极沿同一个方向摩擦钢针 铁片 铁钉,摩擦次数 时磁性更强。a.越多 b.越少。7.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在观测时要 a.平视b.俯视c.仰视。8.蚕宝宝吐丝结成了 a.蛹 b.茧 c.蚕娥。9.下列动物中不属于卵生的是 a.大熊猫 b.鲫鱼 ...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地球的形状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附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作业设计。6.地球的形状。教材简析 地球的形状 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的第六课。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形,同时也建立起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科学概念。而本节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