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趣的浮沉现象。
教学目标:1.能根据自己观察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体验科学**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意识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相同的乒乓球,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
那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入水底。(沉入水底的乒乓球里塞满了橡皮泥)大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大胆猜测)2.揭开谜底,揭示课题。
师打开,原来其中一个乒乓球里面塞了满了橡皮泥。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提出来吗?(学生提出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导入本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
三年级的孩子知识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单薄,大部分同学认为乒乓球还是应该上浮的,“没想到的情境”顿时将他们的发散思维调动起来:可能在球里装了重东西,也可能球里灌满了水,还可能球里装了石块,一连串的猜测将学生的**愿望激发起来,他们迫切想知道结果到底是什么?当我打开乒乓球,原来里面塞满了橡皮泥,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中他们又提出了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什么样的物体会下沉,什么样的物体会上浮?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跟什么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接二连三跟浮沉有关的问题呈现出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开始了……既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又打开了孩子们想象和探索的世界。】
二、猜测实验,亲历**1.**浮沉现象。
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材料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有浮有沉)
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沉、浮和不确定的物体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材料有水槽、铁钉、气球、直尺、橡皮筋、泡沫、钩码、木块、蜡烛、鹅卵石、皮球、橡皮、玻璃球、塑料瓶、铅笔)
2)学生分组活动。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
3)同学们都做了大胆的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科学?(实验验证)
动手实验前,谁能说说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记录单每组发一张,内容如下)
实验记录表一。
提示:浮在水面的用“↑”表示;沉下去的用“↓”表示;**意见不一致的可以用“○”表示。
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先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4)教师总结。
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
2.**水的浮力。
1)**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放在水中会浮起来。那么它们为什么能浮起来呢?你能不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测?
同学注意到了物体本身的特点,这种观察习惯很好。不过,大家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水中会不会也藏着什么秘密呢?
请看老师用这张纸盖住这个杯子口(边操作边说),如果把一个小粉笔头和一把铁锁分别放在这张白纸上,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这个例子你想到了什么?
水相当于白纸,它能托住一些轻的东西,使它浮在水面上,而重的东西水就托不住了,它就会漏进水里。)
通过“白纸托物”能帮助学生较形象地理解水有一种向上托的力,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对“浮力”的认识。】
我们怎样能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是否真的受到水给它的力量呢?请同学。
们轮流将水盆中的塑料泡沫慢慢地压入水底,边压边仔细体会你的手有什么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想到用手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体会手的感觉。(学生分组做实验,进行感受。)
学生交流实验感受,并说明道理。理解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教师总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这种向上托它的力,在科学上就叫做浮力。
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板书:受到水的浮力)
“水的浮力”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只有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他才会信服。所以让学生自己按压皮球,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按压时的感觉,待学生描述完毕,归纳浮力定义便已水到渠成了。
】2)**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提出问题: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吗?请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猜测、交流。教师统计猜想情况)
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实验)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材料,能不能自己动脑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验证你的猜想?小组内讨论一下,设计实验。
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注意问题)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二。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看来,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所有的钩码浸入水中后皮筋都变短了。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师板:下沉也受到水的浮力)
总结: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在水中不论是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鼓励学生先猜想,针对猜想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科学课教学的开放性与自主性,教师不只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猜想,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的活动不断深入,较好地解决了“沉入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这一教学难点。】
3.**沉浮的原理。
1)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结果,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既然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在水中下沉?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组汇报讨论并小结:物体的重量大于受到的浮力,物体在水中就下沉;物体的重量小于受到的浮力,物体在水中就上浮。
从“物体的重量和受到浮力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原因,教师把问题交给学生,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点,引导学生在组内、组间相互交流,互相补充,在交流、碰撞、质疑的过程中完成对浮沉原理的基本认识。】
三、拓展应用,延伸课外。
1.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对水的浮力的感受。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过水的浮力吗?
请具体谈一谈。(2)教师启发学生讲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从水的浮力被人们发现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谁能举例说明水的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和**,请大家一起看一看。(**有关水的浮力应用的课件:橡皮艇、轮船;曹冲称象;浮桥;竹筏;钓鱼用的浮子;救生衣、游泳圈;海上养殖的浮筏等)
“水的浮力”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由趣味小魔术“浮起来的鸡蛋”引出浮力大的死海。
出示鸡蛋,问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鸡蛋放入水中会怎样”?(沉)老师能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你们信不信?将鸡蛋放入装有盐水的瓶中,(结果鸡蛋浮起来了,出乎学生意料之外)。
启发学生思考鸡蛋放入水中是会沉下去的,为什么会出现上浮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能猜到是“盐水”)教师揭示谜底,得出结论:盐水的浮力大。
3.课后**:动脑想想,动手试试怎样让鸡蛋悬浮在瓶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需要**的问题很多,这节课研究的只是最基础的部分。
所以要通过魔术,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下去的兴趣,为下节课乃至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体会与反思: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科学**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满兴趣的课堂,如磁石般激发孩子们的**欲,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课的激趣导入“乒乓球一沉一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引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对物体浮沉现象的**活动中来,继而鼓励他们大胆猜测,亲手验证,把孩子们的研究兴致推向高潮。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更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动脑后的成就感。随后联系实际,以一。
组精美的**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在学生兴致盎然之时,再以小魔术“浮起来的鸡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了教室,使课堂**活动得以拓展和延续,同时为第二课时研究改变物体的浮沉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足够的**空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之中,自主地完成对水的浮力的认识。
科学**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有思维深度的过程,特别忌讳支离破碎和浅尝辄止。本节教学中我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活动,进行猜想验证,获得结论,体验科学**的乐趣,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复杂性。例如在认识水的浮力的**活动中,在学生的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向上的浮力。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与**的主人。在本节教学中,我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自创性与创造性,提供宽松的时间与空间,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提问,猜想,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与**的主人。
例如本节课的所有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所有的实验方法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所有的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发现的,在整个**过程中顺着学生的思路,抓住学生的矛盾,水到渠成地将**活动引向深入,陪伴学生完成整个**活动。
四、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材料,开放的**空间,为学生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大课堂。
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也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本节教学,我从材料准备,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展开,实验现象和结论到课外延伸和拓展,处处体现开放性。在为学生准备材料的同时,学生还自备了实验材料,每一个实验现象和结论都可以生成许多新的问题,每一个**活动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怎样让沉到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怎样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这一开放的问题又把学生的**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使整个科学课教学从自然中来到生活中去,将科学学习与探索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 11.有趣的浮尘现象 教学设计。青岛新世纪学校刘方超。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通过实验 认识水的浮力,体会到科学 要尊重证据。学情分析 学生对浮沉现象已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强烈表述自己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浮沉现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 方面 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 能通过观察 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科学知识方面 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体验科学 要尊重证据 养成细致观察 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学具...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 方面 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 能通过观察 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科学知识方面 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体验科学 要尊重证据 养成细致观察 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分组实验材料 木块 玻璃球 铁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