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学目标:
1.能按示意图组装出可正常运转的风车模型;能用实验说明流动的空气有力量。
2.能体会到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能坚持较长时间地观察并记录风力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能举例说明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能举出实例说明风力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
材料准备:纸、扇子、气球、白卡纸、圆木棍、纸盒、线绳子等。
课时安排:
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的制作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实验,进行分析,并讨论人类对风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感受风的力量
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感受到风有力量。
实施过程:
1.本活动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四人一组。
2.本课准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感受空气的流动。
3.在学习中想办法去感知空气的流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示:有两类方式使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一是通过**直接感受空气的流动;二是通过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二、做风车模型
活动目标:
1.能按图示制作出正常运转的风车模型。
2.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3.能用自制的模型证明风有力量。
4.能举例说出风有力量,以及人类能利用风的力量做事情。
5.能坚持较长时间地观察并记录风力的情况。
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风车提水图,初步了解人利用风力提水的基本原理和风车的基本构造。
2.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观察风车模型图、分析模型的构造,并提出自己制作罗车的方案。这时就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独立制作。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风车模型。
3.组织各组学生通过分式与合作制作风车。在每一小组内,先由每人完成一个部件,然后照图将各人制作的部件组装成风车模型,通过调试使风车转动灵活。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各小组应合作完成风车的制作,并对风车进行初步调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在前一节课制作的风车模型做实验,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谁的风车提起的物体最重。
1.在比赛的基础上,引导各小组分析本组和其他组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2.关于人对风力的利用,组织学生在教材上三幅图的启发下,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关于人利用风力的具体事例。
3.学生自己看看课本的“科学**”
评价: 利用教材第68页的“小组评议表”,分小组对制作风车模型的情况进行评价。
拓展知识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常以8或16个方位或度数表示风向。风向往往因地形、热力、季节或气压等影响而改变。风向变化可显示出气压场及气流运动的特征,是天气变化的先兆。
风向变化常常很快且不稳定,因而气象上观测风向有瞬间风向和平均风向之分。通常所说的风向不是瞬间的,而是观测约一分钟的平均风向。
风速——单位时间内风的行程
常以米/秒、千米时或海里/时等方式表示。风速的大小取决于作用于空气的各种力的大小。风的大小也可用风力等级表示。
如一级风,风速大约为0。3米/秒——1。5米/秒,刮一级风时,烟斜升,树叶略有摇动;八级风的风速约为17。
2米/秒——20。7米/秒,可使小树枝折断,迎风步行感觉阻力很大;十级风的风速为24。5米/秒——28。
4米/秒,可使树木拔起,建筑物破坏,陆上较为少见;十二级风的风速为32。7米/秒——36。9米/秒,摧毁力极大。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风冀教版
学习必备欢迎 风。教学目标 1 能按示意图组装出可正常运转的风车模型 能用实验说明流动的空气有力量。2 能体会到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能坚持较长时间地观察并记录风力的情况。教学重难点 能举例说明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能举出实例说明风力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材料准备 纸 扇子 气球 白卡纸 圆木棍...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亲历科学冀教版
1亲历科学教学目标 1 能从 为什么会这样 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 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 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学重难点 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材料准备 长4厘米 宽25厘米的普通纸条两张,漏斗 乒乓球。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引入活动。1...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认识空气冀教版
认识空气。教学目标 1 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2 能认识到科学 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 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材料准备 塑料袋 气球 扇子 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