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来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赞美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3、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
1、体会恰当运动词语来描写秋天,读出对秋天的赞美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2、识字方面:“洒、泼、展”是识字写字的重点;“爽”的笔顺。教学难点:
1、体会恰当运动词语来描写秋天。2、“乘”和“爽”的笔顺。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秋天的图。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诗、文章。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啊,一提到秋天,人们就会想到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梁、高远的蓝天---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给人。
美的享受,给人以收获的喜悦。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秋天来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老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注意“泼”的读音。4、指名读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5、出示本课生字:颜、洒、泼、涂、展、露1)自己认读。
2)**车读,同桌互读,重点读准多音字“露”。a.谁能读准这个字?
b.你还知道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吗?c.分别给两个音组词。
d.出示文中的句子:展露出丰收的笑脸。
师:生字同学们都能读准了,如果再把它们放回文中,你还能读准吗?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1)指名回答。
2)课文中哪个小节写了这个内容的?(第一小节)三、学习第一小节。
1、请你自由读第一小节,看谁能把课文读得不仅正确流利,还有感情。
2、请你先给小组同学读一读。3、指多名同学读。边读边评。
1)文章开头的两个“秋天来了”读得要有区别。第二个要比第一个语调稍高一些。读出秋天来时喜悦高兴的心情。
2)后面的四行可出示小黑板,进行重点指导。读的时候前两行的节奏一样,后两行的节奏一样,第三行的语调要高一些,最后一行的语速要慢一些。
4、引导学生抓住“乘着、骑着、踏着、唱着”等词语感悟秋天到来的不同方式。
1)把这4个词语点上点,你能给这4个字组个词吗?它们作为动词,可以组词为乘车乘船,骑马骑车,踏水踩踏,唱歌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先理解词语的意思。)
2)后面的四行可出示小黑板,进行重点指导。读的时候前两行的节奏一样,后两行的节奏一样,第三行的语调要高一些,最后一行的语速要慢一些。
3)那么如果把这4个词语换个地方,请你读一读,行吗?唱着凉爽的风来了,乘着洁白的云来了,骑着落叶来了,踏着秋歌来了。
4)为什么不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5、根据动词练习背诵。四、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多名同学读。
1)注意“挥洒、泼向、注入、染给”等词语读时要加重语气,体会秋天带来的美丽世界。
2)边读边加上动作,体会泼向,注入,涂给和染给的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这四行。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美丽景色。3、完成课后填空题。4、背诵。
5、为什么说秋天展露着丰收的笑脸?(联系上下文理解“丰收”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对勤劳人民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
1、练习背诵课文。2、复习生字。二、写字与练习。
1、乘、爽,这2个字的结构学生不易掌握,教师最好进行范写。2、写完之后评评,再写。3、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背诵课前积累的关于秋天的诗词,可以把积累的内容写在积累本上。
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秋天还可以怎样来我们身边呢?或者仿照诗歌的第二小节把。
颜色运用到所写秋天中。板书设计。
秋天来了。乘着风金黄泼向田野骑着云雪白注入棉花踏着叶唱着歌。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 3 2
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2 朗读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二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秋的描写,感受秋天的美。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义。四 教学过程1 自然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2 指...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秋天来了》教案
第一单元秋天来了。1 1秋天来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认读 凉爽 洁白 神奇 等语。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读懂课文,初步学习一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入情朗读,边读边想象,利用生活的积累,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 1汉字家园 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汉字家园 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b.认识并积累abb式叠词,学习在语言表达中使用abb式叠词,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 观察发现,品读感受,了解叠词的表达效果,熟读积累,拓展迁移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