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23:32:28 阅读 7084

一、概念题(每个5分,共30分)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2.时序研究:时序研究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研究,以更好的研究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3.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6.胚胎期:胚胎期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三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八周结束。

1.髓鞘化:髓鞘化就是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

2.大脑偏侧化 :大脑是由两半球组成的,两半球间由胼胝体相连结,大脑两半球都有皮层覆盖。大脑两半球看起来很对称,但是,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

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3.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4.客体永久性: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当物体不在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时,仍然是存在着的,这时他们才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5.弗林效应:在整个20世纪,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从2024年开始,每过10年,各个国家公民的智商平均增长了3分。这种智商的持续稳定升高被称为“弗林效应”。

6.正强化与负强化:如果某一刺激的出现能增加某一行为以后再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刺激称为正强化。

如果某一刺激的消失或终止能够增加某一行为以后再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刺激称为负强化。

7.自我意识情绪:从2岁末期到整个3岁期间,幼儿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这些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

8.社会性参照 :7-10个月的婴儿通过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情,监控他人(比如: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9.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使人的活动带有色彩,形成个人的风格。

10.依恋: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是婴儿与照料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

1.象征机能(心理表征能力):是指用意义所借的符号来表征意义所指的事物的能力,又称符号能力。

2.自我中心性:是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

3.脚本:是指对熟悉环境中重**生事件的特定顺序和因果关系的概要性表征,这就是为了保持特定经历而采用的一种图式。

4.自传式记忆:是指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记忆,一些在儿童生活中发生的非常规的、特别的意义的是件容易为自传式记忆的内容。(184页)

5.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也称感情共鸣或感情移情。 或者写成(211页移情是一种儿童早期发展的情感,它是亲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

)6.自我概念: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是非常具体的,是可观察到的特点。

7.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于男性女性最代女星特征的看法。

8.玩物游戏:是指所有的热同与物体互动的游戏形式。

9.社会性游戏是指人际互动为特征的游戏,包括社会角色游戏、规则游戏、语言游戏和亲子游戏等。

二、简答题(共70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的三大领域及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0分)

答: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1).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2).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3).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三个领域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交迭、相互影响的。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心理现象的理解、解释和**的不同。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有三个:1.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2.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3.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2.简述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10分)

答: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危机:学习信任别人,克服不信任。

条件:儿童的需要能得到即时的满足;母亲能积极、敏感的回应孩子的需要。

社会化**人:母亲。

1-3岁自主对羞愧阶段。

危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怀疑、羞耻感。

条件:给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社会化**人:父母亲。

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

危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

条件:让儿童承担责任和社会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与保护性态度。

社会化**人:家人。

3.由里到外依次介绍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构成系统。(10分)

答: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微观系统处于中心点,是指儿童在即时环境中的作用系统。

中间系统处于微观系统的外围,相对于微观系统它的交互作用范围更大一些,包括伙伴、父母、居家邻居、托幼学校、诊所、社区活动场所等即时环境。

外层系统在中间系统的外围,是儿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要素,是儿童非即时性的环境。

动态系统是这个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它更强调四个子系统的即时变化和非静止性。它是不断变化的。

宏观系统处在第四层,像是外层系统和中间系统“蒸发”出的文化氛围,包括养育价值、社会习俗、教养法规及文化价值观、法律、文化和资源等,是儿童成长的大的环境保证。宏系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微系统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

4.简述研究遗传影响力的方法(或者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6分)

答:选择性育种和家谱研究,是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选择性育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来回答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一个有名的选择性育种的实验是屈赖恩所进行的,他试图证明老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特质。

家谱研究: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行为遗传学者通常使用家谱研究的方法。在典型的家族研究中,将同一家庭中的每个人加以比较,分析他们在一或多个行为特质上的相似程度。

如果某一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则血缘关系的近、疏会决定家庭成员间在这一特征上的相似性。

家谱研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双胞胎研究和收养研究。

5.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6分)

答: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潜质,但发展的结果却是遗传与环境互动、环境作用于遗传的结果。斯卡尔等提出了一种解释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

认为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至少有三种方式:被动的互动、唤起性的互动、主动的互动。

斯卡尔认为,在发展过程中,这三种遗传型与环境的互动模式是不断变化的。在出生后的最初两年,婴儿及幼儿是无法随意到邻居家去走动、选择朋友和环境状态;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接受父母为他们所建构的环境,因此,该阶段,遗传与环境的互动已第一种互动模式为主。但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获得了选择自己的兴趣、活动、朋友和住处的自由,唤起式的互动和主动的互动随着儿童的逐渐成熟而日趋重要。

总之,个体的生物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无论是使儿童被动接受的环境,还是由他们唤起的,或者是主动选择的环境)确定了儿童发展的现实水平。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发展潜质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条件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6.简述足月产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10分)

答:生存反射:

呼吸反射反复的吸气和呼气,终生,**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眨眼反射闭眼或眨眼,终生,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和外界刺激的伤害。

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终生,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适应低亮度的环境。

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的方向,几个星期消失,后被自主性的头部转动所取代, 帮助婴儿寻找乳房或奶瓶。

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的物体,终生,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

吞咽反射吞咽,终生,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

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当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一般在8个月到1年时消失它们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是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

手掌抓握反射

弯曲手指去抓握物体。在个月之内消失,后被自主性的抓握所取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试卷代号 2502 广播电视大学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放专科 期末考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2009年1月。一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 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 分析下例幼儿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行为特点 一个幼儿能正确回答,这里有6个苹果,二个人分,分一样多,每人分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而不会回答3 3等于几的问题。答 答 分析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物体的概念,不易掌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省校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程基本说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是 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 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与理论高度契合,与实践直接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深化学生对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