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缩印版

发布 2022-10-19 19:00:28 阅读 1549

·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的影响。⑵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色等。⑶实验者效应的消除:①双盲:

实验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的结果一无所知。②实验的自动化:被试尽量不与人接触,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费希纳(1801-1887)

2024年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对心理学的贡献: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2024年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公式为:s = k㏒r( s : 心理感觉量值 r为实际刺激强度 k :

为常数)。感觉的强度变化和刺激的对数变化成正比。心理量是刺激量的函数,当刺激量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则以算术级数增加。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奠定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心理测量学---的基础。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心理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双盲:实验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的结果一无所知。

实验的自动化:被试尽量不与人接触,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

单盲: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处理组。

掩饰情节: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目的是不让他们猜测实验假设。

要求特征(需要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安慰剂效应: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但却“预料”或“相信”**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实验的内部效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普遍推论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

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实验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

被试内设计: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实验处理),也叫单组实验设计。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首先确定实验中的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将被试按被试间因素的水平数随机分组然后,每组被试接受被试间因素的某一处理水平与被试内因素所有处理水平的结合。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

差别感受性: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也叫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

“开窗”实验: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像打开窗户一样,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1)优点:1、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2、组内设计方便、有效。3、组内设计适用于特殊被试群体。4、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缺点:1、顺序效应。2、多次实验处理,导致被试的疲劳、厌倦等情绪。

3、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4、对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恢复期的实验,要防止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1)先确定实验中的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将被试按被试间因素的水平数随机分组(2)每组被试接受被试间因素的某一处理水平与被试内因素所有处理水平的结合。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非连续变量)。

不相关变量:它们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实验者不予研究。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变量:它们对因变量产生影响,需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又叫控制变量。

实验研究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等的过程,变量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问题。

自变量⑴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和操纵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对自变量的操纵主要经历以下两个步骤: 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

)、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因变量⑴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又叫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依从变量。 ⑵对因变量的控制:反应控制(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

在人作为被试的实验中,对反应的控制通过指导语实现的。)、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因变量的敏感性。

额外变量的控制。

一)消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具体措施:①直接消除额外因素:

隔音室/暗室②双盲实验: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或意图的情况下完成。③提高实验的标准化与自动化程度(注意实验结论推论的普遍性)

二)恒定法就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同一实验场所、实验者、时间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相同实验程序的实验; 如果噪音无法消除,可用噪音发生器发出恒定的噪音。 被试的特性也需要保持恒定。

缺点: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

三)随机化是平衡被试间的个体差异常用的方法。随机化有两重含义:抽取样本的随机化和分组的随机化。随机化法不仅适用于被试,也适用于刺激的呈现。

四)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访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被试较少的情况,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取,但是实际上并不常用。超过一个因素需要匹配时,往往顾此失彼。

五)抵消平衡法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抵消平衡法主要作用是控制顺序误差、空间误差、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abba”或“baab”法;“左右右左”或“右左左右”法等。当实验次数较多或实验较为复杂时可以采用多重“abba”法或渐增、渐减系列,如“abba baab baab abba” /拉丁方实验。

六)统计控制法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的方法。

方法: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

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

一)历史(经历):前摄历史因素包括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比如性别、工龄、经验、身高、体重、态度、个性、运动与心理能力等等。 后摄历史的是指在实验过程,与实验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二)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

三)选择 :没有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

四)测验:许多研究,研究者为了取得实验前被试的初始状态,常对被试实施前测验,而这种前测验可能会积极或消极地(练习效应、疲劳效应)影响实验处理实施后所进行的测验。

五)被试的流失:被试中途退出实验或者死亡。

六)统计回归现象是,选择了在某一方面具有极端分数的被试,前测具有极端值,实验处理后的后测分数有向中间值回归的趋势。

七)仪器的使用不当或者仪器失灵等。

八)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实验设计中没有对变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上述诸因素会产生交互作用。选择和成熟是最常见的交互作用。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一)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

1)真实验设计:在实验室的情景下进行,能够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能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完全随机化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

b.多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

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2)准实验设计:在自然情景下获取数据,不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但是可对额外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虽然控制得不充分。(3)非实验设计:

在自然情景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研究者不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几乎不能对额外变量加以控制。

二)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混合设计(见名词解释)

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1)最小变化法又叫极限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将刺激按照递增或者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1)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错误的判断。(2)期望误差:

是因被试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消除方法:同时应用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数相等。

(3)练习误差:多次的实验导致被试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应,使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逐步提高。可导致阈限降低(4)疲劳误差:

多次的实验导致被试对实验产生了疲劳和厌恶情绪,使反应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可导致阈限上升。消除方法:

“增减减增” “减增增减”

二)恒定刺激法:

又叫正误法,通常由5-7个刺激组成,这几个刺激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误差及其控制: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继时呈现,可能产生时间误差(1)正的时间误差:主观相等点大于标准刺激。(2)负的时间误差:主观相等点小于标准刺激。

恒定刺激法的具体做法: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应为被试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所选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选定呈现刺激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