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17:38:28 阅读 3458

绪论 1 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p1 2 狭义(心理实验学):

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即本门课程)。p2 3 实验法处于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4 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p11 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④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

实验的灵魂——(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 5、实验法的局限性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实验条件的人为性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可靠性和实用性(即实验的外部效度低) 。

心理实验的设计一变量及其控制什么是变量:在数量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1 自变量(独立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p19 由研究者选定的,在实验中由主试所操纵的,预计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2 自变量的类型。

课题变量(任务变量/刺激变量)——可操纵(如识记量)②环境变量与被试有关的环境——只可选择(如家庭背景) 实验环境——可操纵(如噪音水平) ③稳定)被试变量(机体变量)——只可选择(如性别) ④暂时的被试变量——可操纵(如疲劳程度)

3因变量(依从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依据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现象变化的变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反应指标对其变化表现出来。 4因变量的类型(几种常用的反应指标) p22

反应准确性(如,反应的正确或错误率)②反应速度或敏捷度(如,反应用时)

反应频率(如,单位时间内的反应次数)④量表的得分或评价者的评定分数。

另外,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头报告 5控制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 什么是控制变量?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为自变量,不用来研究的为额外相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而额外变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必须加以控制,所以又称控制变量(或干扰变量、讨厌因子)

7 专题: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同数据类型(计数/计量)的组合对应的适宜统计方法 1、自变量为计数资料、因变量为计量资料(如,不同教学模式下学业成绩的差异)①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自变量为两个水平: t检验 ②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自变量为两个水平以上:

单因素方差分析 ③多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多因素方差分析 ④多个因变量:多元方差分析。

8自变量和因变量均为计量资料(如,前车刹车灯的照明程度对后车作刹车反应快慢的影响)

两种处理方法: 1)将自变量的计量资料降级为计数资料来处理。(处理后的情形同上述第1种情形,做差异检验) 2)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不做差异检验)①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一元回归分析 ②多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多元回归分析 ③多个因变量: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9自变量为计量资料、因变量为计数资料(心理物理学中的阈限测定实验均属此类,如两点阈、注意广度等测验) 针对这类实验的统计方法比较特定、适用面较小。

(备用方法:logistic回归) [自变量和因变量均为计数资料(如,**悲情影片而哭泣的现象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这类情形常用卡方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方法。

11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来作出具体的界定。 12对实验变量的控制 --对反应指标(即因变量)的控制要求把实验中被试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设想的、被试真实的反应方向上 p22 ①反应指标的有效性:

符合研究目的 ②反应指标的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③反应指标的数量化:尽量适用于更高级的统计分析④反应指标的精确性/敏感性:

真实反映因变量的变化(涉及有效性的特例) 13 指标无效的特例:“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和“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针对多个反应指标的权衡问题(如,速度-准确性)

14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补充:额外变量的主要**(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真实)

实验仪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的设置(如反应按键的滞后性、系统及程序的不稳定性等)

来自实验环境方面的额外变量(如背景噪音、光照强度、空间大小、温度等)——情境误差 ③来自主试方面的额外变量——主试误差 ④来自被试方面的额外变量——被试误差。

来自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方面的额外变量(如被试分配不当、指导语有误、实验材料有误、实验程序有误等)——设计误差 ⑥来自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额外变量(如未剔除极端数据、合并了不同质的数据、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等)

15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p24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如果没有控制好干扰变量,就会出现自变量混淆现象,从而难以得出研究所需的因果关系。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缺点:缺乏推论的普遍性;适用面较窄。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 缺点:结论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以上两种属实验操作/环境控制的方法。

16 抵消平衡法: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的效果互相抵消。p28

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sequence effect),最基本形式为abba法。

知识拓展:拉丁方设计缺点:适用面有限制;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其实施可行性较差(处理次数随自变量水平的增加呈几何级别增长)。

17 随机化法:根据概率原理,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组中。p29 缺点:根据概率原理,仍有机率使得各组不同质而干扰实验。 )匹配法:使各组被试的特点相等。p29

缺点:理论可取,但实际难度较大,并不常用。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部分简单匹配(如男女比例相当、年级人数相当等)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化。 以上三种属实验设计/程序控制的方法。

18 实验设计所涉及的内容:

自变量(及各水平)的明确;②因变量(及测量、纪录反应指标的方法)的明确;③对一切额外变量的控制措施;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分配被试的方法;[至此也就确定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方案]⑤确定实验材料及其呈现方式;⑥安排实验程序,规定实验次数及是否有练习或休息;⑦规定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及其型号等;⑧对实验的指导语进行标准化;⑨拟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对实验材料与实验程序进行预试验。等等。

19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根据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 p32①真实验设计 ②准实验设计 ③非实验设计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