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德国柯尼斯贝格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柏色尔,提出“人差方程式”:b-a=x,这个等式帆影着两个观察者a与b之间的差异。
费希纳首创科学的心理学实验,2024年刊印的《心理物理学纲要》认定心理物理学为“一讨论新提的函数关系或相互关系的精密的科学”,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心理学与物理刺激的对数关系,同时还总结并提出了适合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
2.心理物理学方法。
1.感觉能力的研究方法。
2.反应倾向的研究方法。
3.时间强制选择方法。
4.单一间隔法。
5.适应性方法。
6.时间上不确定性和没有规定观察间隔的方法。
3.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1.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确立。
2.被试的选定。
3.实验的控制(刺激变量的控制反映的控制反映的观察、测定与记录)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4.实验报告的写法?
1.题目、言简意赅。
2.作者姓名、单位。
3.摘要。4.引言。
5.方法。6.结果。
7.讨论。8.结论。
9.参考文献。
5.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自变量的种类:
1.课题方面的自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4.暂时的被试变量。
自变量的控制。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和实验处理。
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
6.因变量及其控制。
因变量的种类。
因变量的控制。
1.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
2.反应变量应具备的特点。
反应指标要具有有效性,要能反映真实情况。反应指标要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应相同,其指标也应该相同指标要能够数量化反应指标应该准确、真实的度量反映的变化)
3.反应指标的平衡。
7.实验设计及评定标准。
心理实验的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
2.拟定验证实验的方法并进行研究。
3.整理分析资料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的功能。
1.使实验变量(即反应变量)的变化最大,实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选区能够引起反应差异最大的自变量间距及检查点:
2.能控制好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3.使实验中误差变异最小。
实验设计的类型。
1.实验组、控制组比较设计,又称组间设计。
2.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
3.随机化设计及区间设计。
4.单因素与多因素设计。
5.前实验设计、相关设计、准实验设计及真正的实验设计。
8.内在效度定义及影响。
定义: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大小。
影响内在效度的一些因素:
1.历史因素。
2.选择。3.成熟。
4.测压经验的增长。
5.测量工具的稳定性。
6.统计回归因素。
7.被试亡失。
8.选择与成熟之交互作用。
9.前侧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效果。
10.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
11.疲劳因素。
9.平均误差法的主要特点。
1.被试判断比较与标准刺激相等,每次得到的刺激值就是主观相等点,且落在不肯定区间内,被试的反应是调整的等值。
2.被试积极参与,本人调整刺激,平均值作为绝对阈限。
3.刺激连续。
4.可反复调整,到满意为止。
10.恒定刺激法特点。
只用经常被感觉到和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过渡地带的5~7个刺激,而且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预先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如果刺激的前度越强,能被感觉到的百分数就越大,当百分数恰为50%时,这个刺激强度就在于线的位置,就把这个刺激定义为阈限。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