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17:35:28 阅读 1665

科学方法的特点:经验观察、自我校正。

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

注意凝聚:不顾已知的相反事实,仍固守自身已有的知识而拒绝改正。

先验:不经过研究考证,就相信那些看来似乎合理的预存信念。

自然观察法: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深入的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

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保密原则。实验学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整合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确定课题包括:选择课题、确定实验类型、提出假设三个步骤。

选择课题包括: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四个**。

确定实验类型包括: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2种。

提出假设包括:因素型假设、函数型假设2种。

自变量的分类。

作业变量: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在实验室呈现的和被试任务相关的某种刺激。

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

就是环境自变量。

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

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叫做操作定。

义。因变量的指标:客观: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

反应标准、反应的难度。

主观:被试的口语记录。

额外变量的控制: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的特点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即一种实验处理或一个实验条件,优点是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缺点是不知道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还是自变量的变化所致。采用匹配和随机化来解决等组问题。

被试内设计指的是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节省被试人数,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很好控制,能更好地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缺点是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一、不同自变量水平处理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二、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时间顺序误差可能混淆进来。

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反应时: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是只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做单一的反应,刺激反应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刺激对应一个反应的反应时任务称为a反应,两个刺激对应两个反应的反应时任务称之为b反应,b反应调整过后得到c反应。

c:基线时间+辨别时间。

b: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a:基线时间。

反应时的新法。

减数法的原理: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减数法的应用:1、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2、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加因素法:原理: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影响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既可以相加,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他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反之。。。

加因素法的应用: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开窗实验::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实验技术。举例:字母转换实验p+2.。

问题:出现对前一个阶段的复查、储存阶段有时还包含对前面字母的转换结果的提取和整合,难以与反应组织分开。

感觉阈限的测量。

最小变化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测定绝对阈限:对于递增数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停止;对于递减数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实验。绝对阈限是反应转折点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每个系列的阈限,求出所有系列的阈限,最后取均值,就是绝对阈限。

测定差别阈限: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下限;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间的中点为上限。

误差控制: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

习惯误差: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

期望误差:被试在长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

平均差误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她与标准刺激相等。

顺序量表的建立:等级排列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按顺序排出。

注意两个问题:被试的抽样要能代表实验试图研究的人群总体。被试的利用率不高,难以排除随机误差。

对偶比较法: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哪一个刺激上表现的更为突出,n个刺激总数,配对的数量是n(n-1)/2,按百分比的大小排列顺序,制成顺序量表。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