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复习二

发布 2022-10-19 15:34:28 阅读 1913

11.什么是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格等三个方面。

12.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13.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

14.什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15.什么是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6.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意识包括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17.什么是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18.什么是催眠?

催眠就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是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此时的人对他人的暗示具有极高的反应性。是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并在知觉、记忆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

19.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0.什么是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又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21.什么是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又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2.什么是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3.什么是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24.什么是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和活动。

25.什么是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26.什么是绝对感受性?

将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人的感官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被称作绝对感受性。

27.什么是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也叫最小可觉差。

28.什么是知觉?

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29.什么是知觉定势?

知觉定势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

30.什么是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31.什么是错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32.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描述和测量。

2) 解释和说明。

3) **和控制。

33.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心理学的任务简单地讲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的奥秘,具体为:

1)揭示心理过程活动的规律;

2)研究心理的结构;

3)研究心理的脑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5)研究心理与环境。

34.例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1)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催眠。

白日梦和幻想。

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2) 意识的作用。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本身具有的功能,对提高人类的适应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对人所觉察的和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因此,人可以将心理活动集中在即刻目标信息上。

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它们的意识内容。

35.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包括:

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广度。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36.注意的转移和分心的区别是什么?

注意的转移和分心相区别的是,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更换注意的对象,而分心却是由于注意受到干扰或影响,被动的离开了需要注意的事物。比方说,您正在写研究报告,需要查某一方面的资料,注意主动地从写研究报告转移到查阅资料上,这是注意的转移;在开会的时候,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注意受到了干扰,被动的离开了当时的会议内容,这是分心。

37.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1)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所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如“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

生理变化。集中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甚至可能暂时停止。而紧张注意时,心跳则会加快,拳头握紧。

无关动作停止。高度集中注意时,无关动作会暂时停止。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38.什么是知觉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

1)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2)常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是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改变而改变。

形状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变化而变化。

颜色恒常性是指人不因照度导致的物体颜色变化而保持对其颜色知觉恒定。

39.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时间知觉因素包括:

1)感觉通道的特性,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上,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越多,性质越复杂或越生动,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短。反之,事件发生的较少,性质简单或枯燥,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很长。

3)人们的兴趣和动机。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出现对时间长度的高估。

在期待某物的出现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对不愿意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40.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

1)肌肉线索主要是指来自于眼部肌肉的深度线索,这类线索包括调节和辐合。

所谓调节,是指当眼睛聚焦于不同距离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发生曲度的相应变化。与晶状体相连的肌肉会将这些变化信息传递至大脑,从而帮助我们判断距离。

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双眼视线是平行的。但当注视15米以内的物体时,双眼必须向内侧会聚。

眼部肌肉会将这种会聚的变化传递至大脑,由此产生深度知觉。

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由于二维图形的深度知觉靠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所以单眼线索也被称为图形深度线索。

这类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4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心理学对象的具体内容是:

1)个体心理。

人是以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动机与情绪。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喜爱、厌恶、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就是情绪。情绪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它又对情绪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使人们之间形成差别。这些心理特征有的是暂时的、偶然的,有的是经常的、稳定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2)社会心理。

人是社会的实体,人是一个社会的成员,他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等,由于这些关系的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团体和个体一样,有团体的需要、利益、价值、规范、**、意志和目的等心理特征。一个团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它团体。

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它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4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1)邻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指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心理学期末复习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2 心理的品质 实质 是什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了人的心理,心理还具有主观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检验与修正,人的心理才能逐步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在反映过程中得到发展。...

心理学期末复习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因素 动机因素和人格因素等方面。一 认知因素 知识 思维 1知识。创造需要知识,并非知识积累越多,创造性就越大。知识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将会损害人的创造性。2思维。动机因素。动机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之分。持有内在动机,创造性将得到加强,反之,则受到消弱。三 人...

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 名词 概念。1.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的动力组织和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2.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 是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的状态。指个体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