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 2*10 判断题 1*10 简答题 5*4 论述题 15*2 案例分析题20*1
一心理与心理学。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认知过程与学习: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与人类心理过程紧密相关。
2) 动机与情绪: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有内部原应的。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产生了满意,厌烦等情绪。
3) 心理特征:就是体现心理差异的现象,包括能力与人格,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高低的心理特征。
4) 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人作为社会成员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性,个体中的人和社会中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现象。
5) 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心理发展涉及人生从出生到衰竭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关键期是发展心理的主要特点。
2. 心理学将按就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客观性、实践性、发展性、系统性、教育性、伦理性。
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又包含相关研究,因果研究法。
描述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3. 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认得心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二认知过程。
1. 感觉。
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视觉的适应:适应是指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降低感受性。
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受阀值: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为绝对感觉阀值。
2. 知觉。
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但感觉和知觉之间也有很大区别:首先,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感官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其次,由感觉到知觉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
最后,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3. 注意。
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分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4. 记忆。
概念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内引记忆和外隐记忆。
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遗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识记目的和材料性质。
遗忘理论: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机动性遗忘理论。
提高、减少和防止遗忘的方法。
1) 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2) 成分利用无意记忆。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 合理地安排记忆材料。
5) 适当运用记忆术。
记忆的基本过程。
1) 识记:反复感知事物,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
2) 保持:过去经历过的食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一种内部潜在的动态过程;
3)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知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有错误;
4) 再认和回忆:对长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提取的过程,a)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
b) 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5. 思维。
概念: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简介的反映。
分类: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问题解决: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策略与方法:算法式,启发式,逆向工作法。
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1) 除了受个性、情绪和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常受下列心理因素的影响:
2) 动机水平——是指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
3) 定式作用——也叫心向,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前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坚持使用原有以证明有效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4) 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的知识表征的方式往往影响问题的解决;
5) 功能固着——人们习惯于把某种功能牢固地附于某一物体,称为功能固着。
6) 无关信息的干扰。
三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1. 智力。
一) 概念: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的能力,包括:情绪的直觉、评估和表达能力;思维过程中的亲信促进能力;理解与分析情绪,习得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二) 智力的测量:
a) 智商=心理年龄/识记年龄*100 (越高越好100为中等水平)
b) 智力测验的标准化:
i. 选择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ii.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被试。
iii. 施测过程标准化。
iv. 建立常模。
三) 智力的发展差异:
1. 智力发展特征: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
2. 智力发展差异:个体差异,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之差,使个体智力在水平、结构和智力成熟的早晚有差异。
2.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动机与学习。
a. 动机。
概念: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即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
功能:激活功能、定向功能、维持功能、强化功能。
b. 班杜拉对动机理论的修正:自我强化与自我效能。
1) 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里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处罚,分为直接强化,即学习者自身的行为强化;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即通过观察对他人行为的强化而产生的行为效应。
2)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对自己有能力做出某种行为的信任程度,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可以成功地进行能带来某种可能结果(即强化物的出现)的行为;而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其行为可能带来结果的一种期望。
3) 自我效能的形成来自四个方面的经验:
a) 直接经验:以往实际从事同类工作的成败经验。
b) 间接经验:观察学习获得的他人的成败经验。
c) 书本知识或他人的意见,即通过阅读或与他人交往中获得的经验。
d) 身心状况,即对自己身心状况的主观评价。
4) 自我效能有以下功能。
1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活动的坚持性。
2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水平高者情绪饱满;而低者充满恐惧和焦虑。
3 影响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4 影响行为的习得和已有行为的表现。
c. 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构成的,所以,需要是人内心世界核心的东西,一切意识和认识都受其统摄,人的需要是所有行为的根本动力。而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需要的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和程度。
“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育意义:要保障学生匮乏性需要的充分满足。
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基本前提。
d. 韦纳的归因理论。
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①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②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③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④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⑤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⑥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三个归因维度:
1) **: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维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 可变性:稳定—可变维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3) 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教育功能:1) 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此后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2) 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透露了教育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3) 长期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
4) 教师的回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回馈(尤其对学生考试评定时),对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
e. 学习动机的培养。
影响因素: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升学率与分数注意的盛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狭窄化与功利化。
措施:促进外在动机内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通过满足基本需要引导学生追求成长需要。
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合理归因。
利用教师正确的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五人格。定义: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生物性、功能性。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度与指向性等方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类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胆汁质——兴奋型;抑郁质——抑郁型。
六情绪。定义:是指一个人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饿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情绪管理策略。
七心理健康。
含义。标准。
八迁移。含义。
种类。为促进正迁移而教。
案例分析。1、 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和奔放不羁的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郁、胆小、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俩位同学各属于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加以教育?
答案:甲属于胆汁质,乙属于抑郁质,对甲进行教育时,遇到问题要严厉批评,且要抑制其强烈反应,要做到既不激怒他又能够动其思想,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止其骄傲。对乙进行教育时,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多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起点滴进步。
不要公开批评和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引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2、 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当中不太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似乎在沉思;她动作缓慢,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却对自己喜欢的小东西特别爱玩,很长时间也没见她改变。她感情脆弱,好哭,胆小,甚至不敢与老师对视,总是把头埋的低低的。
她很听话,从没有违反过纪律。请问她属于什么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答案:该学生的主要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教室对她的教育应注重细致耐心,轻言细语,不要太激烈,号召全班同学多关心她,有意识的给她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引导她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欢乐的激动人心的活动,帮助她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掩蔽”其弱型的神经系统特征,变成活泼开朗的学生。
心理学期末复习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2 心理的品质 实质 是什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了人的心理,心理还具有主观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检验与修正,人的心理才能逐步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在反映过程中得到发展。...
心理学期末复习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因素 动机因素和人格因素等方面。一 认知因素 知识 思维 1知识。创造需要知识,并非知识积累越多,创造性就越大。知识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将会损害人的创造性。2思维。动机因素。动机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之分。持有内在动机,创造性将得到加强,反之,则受到消弱。三 人...
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 名词 概念。1.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的动力组织和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2.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 是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的状态。指个体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