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0-19 15:54:28 阅读 9443

说明:①考试题型:填空:(0.5*14=7)选择(2*10=20)改错(2*5=10)名词解释(3*5=15)简答(6*4=24)论述(8*3=24)。

先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部分,有空再看前面的,前面的以理解为主。前面重点自己抓。

一、填空、选择、改错(侧重于理解)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人格心理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具有动力性和稳定性。是最活跃的因素,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心理特征指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核心)。

4、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个案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元分析法。

5、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

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②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③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④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7、人对客观能动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实践,人能够把现实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通过词的概括,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②人能够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按照人的意志改造客观世界。

8、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有两种基本活动方式:被动的意识活动和主动的意识活动。意识的基本特征:觉知性、社会制约性。

9、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不属于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心理活动必不可缺少的条件。

10、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1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

12、注意种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协同作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13、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p33看书理解。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注意的起伏是注意的一种周期性变化。注意的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转向其他的对象。

引起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时间作用引起的。②注意的广度:

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③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是注意的动力特征。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

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

1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15、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刺激强度的影响;刺激时间的影响:感觉相互作用(冰冷的颜色)。

刺激强度的影响: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韦伯定理:.i是原刺激强度, 为可辨别差值,k为常熟。

刺激时间的影响:感觉后效: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称为感觉后效。

视觉的后效即视觉后像(灯泡移走还有灯泡)。感觉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减低,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相互作用:同一感觉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对感受性发生的影响就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分为同意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16、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p51看书理解。

17、知觉种类(按对象):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

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诱导运动,自主运动)

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②似动知觉是实际不动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网膜上邻近部位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在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短于0.03秒或长于0.2秒都不会产生似动现象。

③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幻觉。

18 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头脑再现出来的形象,叫记忆表象。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

它反映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而不是某一次感知的个别特点。p63 看书理解。

19、表象和后像的区别:表象具有可控性,时间较长;后象不可控,时间较短。

20、记忆分类:按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抽象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记忆时间分: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维持时间0.25—2s)、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维持时间一分钟以内)、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知道许多年甚至终身,记忆容量大,保持时间长)。

按意识性标准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

21、识记:按有无目的分: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按有无意义分: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22、保持:经历x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2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2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发展规律:遗忘过程不是均衡的,在实记最初时间遗忘最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在遗忘了。遗忘发展先快后慢。

25、干扰效应表现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研究表明:

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的制约。(如果前后学习材料完全相同,为复习,不产生倒摄抑制;前后学习材料完全不同,倒摄抑制最小。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是在学习两种不同的然而又彼此类似的材料时产生的。

)26、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再认速度和确定性取决于两条件:①对旧事物的巩固程度。②当前出现的事物与以前识记过的有关事物的相似程度。

27、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

28、想象: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创造性是想象的基本特征。

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与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有关)。**于客观现实,是人脑放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想象是人脑的机能。

29、想象分类: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①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做梦)。②有意想象是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30、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 )。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依赖于以下两个条件:①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志的意义;②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31、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特征: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p88看书理解。

幻想: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以把幻想分为:

理想和空想二种。(1)积极的幻想(理想):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的幻想。

(2)消极的幻想(空想):指不符合或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性的幻想。

3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特征(本质属性):概括性、间接性。

还表现为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等五大品质特征。可逆性是思维最核心的本质属性。

33、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有逻辑形式和逻辑思维可分为:非逻辑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与严密的推理和分析有关)。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不同可分为: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p97看书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见书p110

34、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概括性、间接性、社会性的特点。

35、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①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②综合是在头脑中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征、不同方面的结合起来。③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区别及其联系。④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去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⑤概括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36、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问题情景引起的,经过一系列有目的和指向性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关于问题解决该节p106看书理解。

3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功能固着、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情感与动机、人格。①迁移是指已学过的知识在新环境中应用,或者是已有的问题解决经验读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有正迁移和负迁移。知识概括化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②原型:

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③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可以描述成一条“倒转的u型曲线。④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提纲。一 心理学与教育。1.1心理学概述 不很重要 1.心理学是以描述 解释 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 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外部行为通常受内部心理活动支配。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 调查...

大学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科学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它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又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2意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是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3交往动机 4人格 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5感...

心理学复习提纲

非师范 心理学 培训课程复习提纲 天河学院 第一章。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与研究的基本程序 3 比较心理学各研究方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4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第三章。1 概念 感觉 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 2 感觉的种类 知觉的基本特征 注意的品质 思维的分类 3 直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