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红色的部分很可能为2024年考试真题,与大家共享)
一、 填空。
1.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3. 艾尔金德提出,这种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包含两个独特而有趣的方面: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4.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玛西娅(等人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会有四种不同的情况:
同一性迷乱、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
5.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6.建构主义提出的教学设计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教学、抛锚式教学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7.桑代克根据其试误说,总结出了三条学习规律,分别是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8.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9.个体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获得概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同化。
10.奥苏贝尔根据材料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1. 布鲁纳认为,认知表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12.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
13.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
14. 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是个体进行成败归因的四个基本因素。
15. 布鲁纳认为每一种学习都包含着几乎同时发生的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的转换、新知识的评价。
16. 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而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的形式表征的 。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行动研究。
主要用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
4、最近发展区。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学要想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5、客体永久性(35)
客体永久性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
6、支架教学。
支架教学即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
7、智慧技能的学习。
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8、动作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的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活动方式。
9、练习律。
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学习次数的多寡而有强弱之分,认为联结的强度取决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10、准备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11、效果律。
桑代克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这种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思想隐含在他所提出的学习的效果律之中。学习的效果律表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
这意味着,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12、经典条件反射。
如果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多次配对呈现,中性刺激就成为条件刺激,能够引起原先只有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13、消退。
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14、分化。
分化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
15、泛化。
泛化是指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景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16、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此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17、学习的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有机体内部通过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18、连续接近技术。
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叫做连续接近技术。
19、强化。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20、惩罚。
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21、普雷马克原则。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22、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23、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24、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25、认知示范。
26、潜伏学习。
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现出来的学习。
27、认知地图。
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模式,即认知地图。
28、有意义学习。
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当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29、机械学习。
一种单纯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
30、发现学习。
经过自己的探索,从不同事例中独立地发现知识,掌握规律或原理的学习过程。
31、接受学习。
指个体经验的获得**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为自己的经验。
32、发现法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与原理来学习,新信息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获得。
33、上位学习。
又称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
34、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构成从属关系。
35、认知结构。
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36、图式。
图式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部信息的框架结构。
37、先行组织者。
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38、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追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39、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40、内部动机。
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
41、外部动机。
指因学习活动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
42、陈述性知识。
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关系、原理等的说明。
43、程序性知识。
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44、正迁移。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45、负迁移。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
三、简答及论述。
1、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是教育职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关键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重视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学习及其促进问题,不断深入地揭示学习的规律,并在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教学的原则方法策略。这些研究将为学校教育发展为一个成熟的现代职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
三)教育心理学对课堂实践的指导意义。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帮助教师分析、**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简答)
客观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
3、什么是自我同一性?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有哪些不同的表现?(简答)
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一致的自我形象中。它包括对各种选择和最后决定的深思熟虑,特别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承诺等方面的内容。
表现:同一性迷乱、同一性拒绝、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
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一 单项选择题 1.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a 客观描述 2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b 学习过程 3 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c 场独立。...
教育心理学真题
山东省2009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考题。一 不定向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5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 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 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 准...
教育心理学真题
教育心理学试卷c 一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有10个名词,每词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3.知识的同化。4.问题表征。5.替代强化。6.认知结构。7.意义学习。8.陈述性知识。9.程序性知识。10.智慧技能。二 判断题 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教育心理学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