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中的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贺伟。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有意识地在批评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那么我们的批评会更具有艺术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吃的“三明治”
在批评心理学中,如果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中间,受批评者就会愉快地接受批评,认识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三明治”效应。这种效应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是认同、赏识,积极地肯定对方的优点和积极面;中间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
这种批评不但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相反还会使其积极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李刚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学习缺乏耐心,遇到困难总想逃避。一天,他向我请假说肚子疼,看他一脸痛苦的样子,我没多想就同意了。下午刚好有事经过一家网吧门口,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难道是他?
”“撒谎”、“上网”、“打游戏”,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些词,它们刺激着我的神经,我觉得我要发怒了,但理智告诉我要冷静。我装作找老板有事的样子走进了网吧,并“无意”中看见了他,他很惊讶,又显得很害怕,(学校有规定,出入网吧要告知家长)站起来就走。看他往学校方向走去,我长出了一口气。
回学校后,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可是他一脸强硬,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我说,“你纪律性并不差嘛!出去之前先请假,你并没有旷课呀!
”他昂着的头低了下来,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我接着说:“你还是挺在乎学习的嘛!
看到我之后马上回到学校来了。”看到我没有严厉批评,他小声说:“老师,你看能不能不告诉我父母,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怕他们伤心。
”“你现在怕他们伤心,但如果你学无所成,最终他们不是还要伤心吗?”他头垂得更低了,说:“老师,我错了……”我看他已露出悔意,便接着把上网打游戏的危害告诉他,并告诉他如何学会调节压力,自我控制,“你很孝顺,也很聪明,只要你去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很出色的学生。
”然后就他在学习方法上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为什么“三明治”式批评会产生如此好的效果呢?
第一,“三明治”式批评能够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批评之前的肯定表扬和关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相互之间的心理压力减小或消失,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再进行批评就一点即通,一言即悟。如果在学生犯错误之后直接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防御反应以保护自己,一旦产生了这种防御心态,就很难听进任何的批评,即使批评多么正确也是徒劳。
第二,“三明治”式批评可以在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重新燃起希望和热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批评的目的在于改正其行为,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更不能把学生一棒子打死。“三明治”的最后一层,即批评之后的鼓励支持信任帮助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受批评者振作精神,重新再来,避免陷入一错再错的泥潭之中。
第三,“三明治”式批评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三明治”式批评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和运用,要在理解其本质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把握“三明治”式批评的功能和基本结构。“三明治”式批评的功能主要在于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和后顾之忧,维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从而使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使这三种作用充分发挥,为此,我们可以在把握它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它的基本结构是:肯定——批评——鼓励,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扩大或缩小其中某一部分,也可以把批评分几次加在肯定和鼓励之间,但不能改变各部分之间的先后次序,否则它的积极作用就发挥不出来,甚至产生坏的结果。
第二,“三明治”式批评要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在每一个部分中都要投入真实的情感。“以情优教”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情感的公式般的批评只能让学生感到别扭,甚至反感,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有爱心,要投入真情实感。
做到“肯定”真诚可信,“批评”语重心长,“鼓励”寄满希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不是在接受批评,而是在接受一个长者的劝告,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完善,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
第三,不能在任何场合都使用“三明治”式批评。常言道:“凡事有法而无定法。
”在学生一再犯错误又不肯改正,一意孤行胡搅蛮缠时,使用这种方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还会让学生感觉老师也不过如此,肯定和鼓励不能使他有任何欣慰,缺点的指出也不能触动他麻木的神经。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调整我们的批评方法了。
“**琵琶”
敦煌壁画有一个“**琵琶”的艺术形象,舞者一反常态,**琵琶,令人叹为观止,其效果远胜于正弹琵琶。我们不直接批评过错而是充分肯定和表扬其长处,使受批评者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过错,这也是**琵琶。
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可视为**琵琶式批评的经典范例。那么,为什么“四颗糖”可以有如此好的效果呢?
第一,**琵琶式批评会引起受批评者的心理反差、失衡。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犯错误后就会预见批评指责,如果马上给予严厉的批评指责的话,学生就会达到“虽然我犯错误了,但也受到批评了”的心理平衡。**琵琶式的批评是在学生犯错误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失衡。
在得到老师真诚的肯定和表扬之后,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学生就会自我反思:“我有这么多优点,所犯的错误与我一贯的形象相符吗?”为了让自己的心理达到平衡,学生就会下定决心改正错误。
第二,**琵琶的感化作用。学生犯错之后,心理比较脆弱,甚至会产生自卑、受挫、戒备、恐惧和对立的消极情绪。教师的**琵琶式批评会使学生感觉到,虽然自己犯了错误,但老师并没有轻视自己、厌弃自己,反而鼓励自己、赏识自己,他们的心灵就会被感化,从而责备自己的过错,决心痛改前非。
**琵琶式批评虽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需要老师具有很高的批评技巧。不恰当的使用会使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第一,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要从学生的错误行为中发掘闪光点,哪怕是非常细小的都要积极利用。比如一位后进生迟到了,就翻墙入校,领导发现后交给班主任。
班主任就对全班同学说:“过去某某同学翻墙今天又翻墙,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错误。过去是向外翻,是逃避上课,今天他是向里翻,是为了学习,这中间有很大的进步,这样下去他肯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
”老师的话使他十分感动,他赶紧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决心改正。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果真进步很大。该例中这位学生迟到并且翻墙违反了校规,即使受到批评也是正常合理的,但班主任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从中发现该生不想迟到和保护班级荣誉的向上之心,因此采取了一反常态的**琵琶式批评,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老师要态度真诚。批评的背后是对学生真诚的爱,可以幽默,但切忌对学生讽刺嘲笑挖苦,那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且可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代,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是教师的职责。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们要敢于批评,但更要善于批评。虽然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只要我们掌握批评的方法技巧,就能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教育中的心理学
教育中的心理学 读 当代国际心理科学进展 by grace 2011 4 17 心理学和教育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教育学还在萌芽阶段,就与心理学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尤其是孔孟学派就在心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较完整的教学理论和德育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由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 课堂教育心理学 中描绘了课堂中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他分析说,第一种类型是最传统的教师讲课情况的特点,他提出要求而不要求及时反馈。第二种类型是一种改进,因为教师寻求反馈,以弄清学生是否明白他所说的话。在第三种类型中,交往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因为允许学生可以相互学习。而在第四种类型中...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