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自制

发布 2022-10-18 10:20:28 阅读 5890

认知心理学。

实践与应用应结合课本复习)

前言。1、 从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出版了第一本《认知心理学》至今,认知心理学已经有了40多年的发展历史。

2、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呈现多种理论并存和整合的特点,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建构主义和行为范式的认知心理学并存。

3、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重视严格的实证研究,强调来自实验的可重复验证的知识。

4、 建构取向的认知心理学从主客体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社会文化性以及认知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表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导入(p2):①当你翻开这本书,看到书中所写的文字,头脑就会对所看到的文字进行识别,然后通过思考来理解书中所阐述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认知。②人们在欣赏一幅图画时,不仅要将注意力转移到画面上,还要对画面的线条进行识别,从而形成对图像的整体认识。

同时,还要调动记忆中已有的经验对图画内容作更深刻地解读。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p2)

1) 广义: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个体认知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与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

2) 狭义: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因此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 奈瑟尔认为,认知指的是对感觉输入加以转换、简化、细化、储存、恢复和利用所依赖的所有加工过程。【认知会参与到人类可能做得每一件事情中去,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4) 总之,认知心理学研究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心理过程,它研究我们如何获得知识、储存知识、表达知识。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3-5)【以人的认知的内在心理机制作为研究对象】

1) 注意。人的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关注是主动的,注意成为信息进入我们认知系统的第一关。如,当你打开一个**,你不会花费时间去浏览页面上的所有内容,而只会去看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当走在街上,会有许多人与我们擦肩而过,但只有一部分人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2) 知觉:就是通过整合我们所得到的一些信息片段,来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它不仅限于像拼图一样把零碎的部分拼起来,还会在必要的时候主动的补充缺失的信息,形成完整的认识。

3) 记忆。

4) 知识的表征。如果说记忆是我们存储一切的心灵仓库,那么知识的表征就是仓库中知识的类别与存放方式。那么,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存储的?

如,当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只需要动动脑筋,就能够明白书上所讲的内容,但如果你要学骑车,那么,你一定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学会。以上两种不同的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分类的?

5) 思维。

6) 元认知:若说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指挥中心,元认知就是负责监控大脑这个指挥中心的最高领导,直接负责监管我们的认知过程。如,当你在解一道题目的时候,如果你能在解题过程中同时思考,“我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解题?

这个方法好吗?解题方式正确吗?”这就是元认知在起作用。

7) 语言。

8) 认知发展。从纵向研究我们的认知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让我们深入了解认知成熟的整个过程。

9) 社会认知。深入揭示各种不同观念背后的心理原因,减少认知偏见,从而实现不同群体、不同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不同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10)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认知的硬件部分——大脑结构与神经系统。

认知科学:(p6-7)

年9月11日召开的一次信息论研讨会被视为认知科学的诞生之日。

2、认知科学的核心目标在于解释人脑的工作机制。

3、认知科学的三个研究角度:①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把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②从人工神经网络角度,把人脑看作是一种神经网络,先建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考察这个模型所具有的认知功能;③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即从真正的大脑工作方式入手,通过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研究大脑功能以理解人类认知。

认知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从最早的理论思辨到后来的实验研究,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从主观推测进入了科学实验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认知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p7)

1)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知识是来自内心思辨,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才能认识世界。强调逻辑推理和思辨。

早期的精神分析、格式塔学派、机能主义到后来的人本主义、超个人心理学等都遵循这种思路。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知识,只是需要外界的引导,帮助个人发现这些原本自己就有的知识。因此,他采用“助产术”方式,通过辩论,让人们自己得出结论。

2)经验主义:相信眼见为实,认为只有通过客观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结果,才是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强调客观的经验,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来得出科学的结论。

注意: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采用了严格的实证,目的在于得出科学的可重复的结果。因此,经验主义与实证的方法为该学科发展的重要哲学根基。

将理论推理与实证的方法结合,才是心理学研究的正确途径。

二、认知心理学的历史。

1、早期探索(p8)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感觉经验论(洛克、休谟)

天赋观念论(笛卡尔、康德)

2、通过科学实验对认知进行研究(p9)(较为系统地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内在心理过程)

对神经传导的研究(p9)

a.2024年,赫尔姆霍兹对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首创反应时法。

b.提出视觉三色说。

c.2024年,提出听觉共鸣说。

d.赫尔姆霍兹对神经传导的测量虽然不太精确,却开创了心理活动过程的测量和反应时经典研究的先河。他对听觉和视觉的研究和理论探索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对记忆的研究(p9)

a.艾宾浩斯,认为可以通过客观实证的方法对高级认知过程进行研究。

2024年,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内容。

对记忆的研究彻底打破了高级心理过程无法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断,为高级认知过程的实验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b.巴特莱特,2024年,提出只有在自然条件下使用丰富、有意义的材料,才会得到更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并引入“图式“的概念。

c.米勒,2024年,发表**《神奇的数字7+-2: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极限》,丰富了记忆的研究成果。

对思维过程的探索(p9)

三、认知心理学的创立。

诞生的条件(p10)行为主义(ⅰ希望通过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解释人的行为,并最终控制人的行为。华生认为,既然内在的心理过程无法用实证的方法研究,那就不能将内在心理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心理学完全可以通过研究外在的刺激与行为反应来达到调整行为的目的。

但行为主义对客观实证的追求,不惜以牺牲研究内容为代价,事实上无法真正回避内在心理过程在行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ⅱ新行为主义不断把内在心理过程纳入行为主义体系,不仅说明了心理学无法将内在心理过程排斥在学科大门之外,也客观证明了可以用实证方法研究内在的认知过程。ⅲ托尔曼提出“认知地图”,认为,大脑中的认知地图指导外在的行动。

格式塔学派(ⅰ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ⅱ魏特海默发现知觉的组织原则,并研究了创造性思维,认为创造性思维是通过顿悟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空间;ⅲ柯勒通过对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认为思维是一种顿悟的过程。)

外在条件(p11-12):即相关学科的推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

理论假设(p12-13)

a.计算机隐喻:把我们的大脑认知过程与计算机工作模式进行类比,认为人的大脑就像计算机一样工作。

但这种类比在简化研究过程的同时,牺牲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如,人脑在很多时候进行的是非理性决策,情绪在认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如当你心情不好时,认知过程的效率就会降低。

b.序列加工:1、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主要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因此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2、认为,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

c.认知模型:建立理论假设,再通过实证研究,对这些理论假设进行证明,以便了解认知过程活动的规律。【该模型是一种理论推断】

新进展(p13-14)

a.逐步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1)平行分布式处理模型:人脑与计算机不同,在处理认知任务时不仅以序列加工方式进行,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个认知操作。(“大脑比喻”)

2)模块理论:福多提出,认知任务并不是某个独立分区的功能,而是由不同脑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

3)情境理论:人的认知与真实的环境密切联系,重视认知过程中的情景因素与认知操作的相互作用,还认为,每一次新的行为不仅对神经活动进行修正,还会引起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

b.多学科综合互动。

c.与科学技术发展结合紧密。

d.研究领域扩大。如,情绪也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认知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p14-15)

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描述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从而总结出认知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都采用较为严格的程序来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如,对观察时间进行安排,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控制观察:对观察的场景进行一定设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获得观察结果。

自然观察:对观察对象和情境不加以任何干涉,让观察对象的行为反应贴近于真实。

优点:有利于获得更接近于真实情境的研究结果,生态效度高。

缺点:(1)缺乏对各种条件的严格控制,因此对现象发生的原因难以作出因果推断。(2)容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2、实验法:在保持一些变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对自变量的控制来探索因变量的变化情况。要求研究人员事先对实验进行严密设计,要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实验法可以对现象发生的原因作出因果推论】

3、测验法:指通过问卷或一些仪器设备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测试,来了解认知活动的情况。在实际研究中,测验法常配合其他的方法使用,如,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通过测验法能对被试进行筛选,还可采用测验法对被试进行前后测,从而比较实验前后的效果。

认知心理学复习

名词 概念 家族相似性概念 2分 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抽象的 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抽象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概念的家族相似性 2分 不同成员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最典型的样例就是具备最多共同特征的样例。1 试述选择型策略 8分 同时性扫描 simultaneous scanning ...

认知心理学复习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1.开窗 技术 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2.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3.资源限制加工 指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 语义加工分析等,则增...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认知。答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 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答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3 内省。答 冯特提出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