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题。
1.“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2.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3.资源限制加工:指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加工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就能获得很好的加工,否则材料加工就要受到影响。
4.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5.表征:广义表征是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特征或者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的关系或过程;狭义的表征是指在认知心理学中知识及其组织方式也即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过程可分为表征的内容和表征的形式。
6.本意表征:提供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的信息,而不是关于某一客体看起来像什么,并且是以坐标表贮存的,指明各点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位置,以形容客体的精确表象。
7.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直接的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判断更高的上级概念的句子。
8.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过程,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心理认知或过程。
9.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现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认知角度来看,表象是当前不存在的事物的一种只是表征,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10.情景记忆: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情景的记忆,接收和贮存有关于个人信息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那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11.自下而上加工:是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力加工或资料驱动力加工。
12.整体加工:知觉生成开始于整体的组织,然后才是对局部特征的分析,即知觉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加工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这也叫做整体优先效应。
13.自下而上加工:由有关对象的一般知识(概念)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称概念驱动力加工。
14.范畴大小效应:当谓语的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变多。
15.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思提出。
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有相同因素的原因。若两种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
16.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音字母。
17.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
18.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按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19.语义记忆:是指对语词概念规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
20.模式识别:指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21.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22.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的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你对偶然传来的你的名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
23.启动效应: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24.中枢能量理论:
1)人们在完成一项心理作业时,他们的认知资源具有一定限度,这就使得人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有控制的分配到不同的活动,或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一般来说,简单的活动对资源要求较低,而复杂活动对资源要求较高,因此,在有限资源的范围内,两项同时完成的作业情况,依赖于每个作业使用了多少资源,如果两次作业对资源的要求没有超出中枢能量所拥有的全部容量,那么两个作业就不会互相干扰;相反,如果两者对资源的要求超出了中枢容量,则必然互相干扰,其干扰程度取决于有限资源的分配方案。
3)分配方式受四种因素控制1.持久性倾向2.临时性意向3.对容量要求的评价4.换起作用。
25.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关系:
1)自动加工无需占用注意资源,因此此时注意可顺利分配给其他的控制加工,当两个作业都是控制性加工时,则按能量分配模型和选择分配模型进行注意分配。
2)自动加工只会降低控制加工作业水平,不是因为抢占了注意资源,而是因为不能对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作出自动加工反应,从而干扰控制加工,即自动加工影响了选择模型对不必要信息的排除。
3)通过练习可以使控制性加工变为自动加工,练习所起的作用改善了能量分配方案,改善了完成作业的操作过程。
4)控制性加工是系列加工,速度较慢,但有弹性,自动加工是平行加工,快但是缺乏弹性。
5)资源限制加工无疑是控制加工,或者主要包含控制加工,而材料限制加工可能较多地涉及自动性加工,因此它即使得到更好的资源,也无法改善其作业水平。
26.部分报告法:
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
27.特征整合理论:
特征整合理论是由terisman 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该理论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该理论认为特征是由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的子系统所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是以平行方式进行的,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黏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28.阐述短时记忆中语义记忆存在的依据,并加以解释:
29.比较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人的认知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予以调解。
2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信息进入高级认知。
3过滤器的位置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
不同点:1过滤器是单通道模型,衰减器是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
2过滤器倾向于注意的选择更依赖于刺激的本身是否合乎某种标准。而衰减器模型认为主义的选择不依赖于刺激特点,还依赖于内部认知状态。因而具有灵活性。
30.层次网络模型理论:
collins 和quillian提出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是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这个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
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换句话说,一个概念的意义决定于某种连线的模式。
31.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内容:
属于派别,记忆不是单一系统,它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记忆系统在编码、加工、特性、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含盖了对记忆结构100多年的看法。
32.论述加工水平说的相关理论。
craik和lockhart最早提出来的。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
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33.阐述共同**理论及独立**理论的内容:
一)共同**理论。
1、理论内容:
1)我们的各种经验都是以抽象命题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命题是词与图画共有的东西,人只储存命题,不储存表象,人之所以能体验到内部表象,是因为在表征是把命题形象化了。
2)不否认表象存在以及能发挥作用,但它不是做为单独的表征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它可能意味着图画比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加工。
二)独立**理论。
1、理论内容。
1)人类在记忆历程中有两种**系统,一为视觉影像**系统;另一为语言符号**系统。前者也就是表象系统,专门处理非言语的物体和事件有关的知觉信息;后者也就是言语系统,专门处理言语的信息。两个系统在表征单位的性质上不同,将这些单位组织或更高序列的结构方式不同,重新组织和转换这些结构的方式也不同。
2)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独立又相联结,其中“独立”是指两个系统功能上是独立的,即每一系统可以不依赖另一系**立进行操作;“相互联结”是指一个系统的活动能够引起另一系统的活动,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两个系统还可以相互作用。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结很多,但不完全对应,在对应的符号,当对于某个符号(言语、图像)既进行言语加工,又进行表象加工时,则其保持强度是某一系统单独活动时保持强度的和,这称为相加效应。
3)表象表征与言语表征具有不同的性质,即表象表征具有模拟性,是客观事物的类似物,具有事物大小、形状、距离等空间属性;而言语表征与其所表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任意联结。
4)两个系统将他们的单元组成为高级结构的方式是不同的,即加工方式不同。表象系统以同时性的或空间平行的方式表征信息,因此,一个复杂事物或场景的不同成分同时有效,且能沿着空间维度(大小、形状、方向)进行转换;而言语表征是按系列形式组织成高层次的结构,并且是按系列组织进行转换的,比如相加、删除、改变顺序等。
34.心理旋转实验:实验者?实验目的?实验范式是如何转变的?以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者:谢帕德(和梅茨勒(metzler)
实验目的:(1)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
(2)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
实验范式是如何转变的:1后面的实验,字母,数字采用了选择反应。
2图形旋转角度从0~180变为0~360。
3安排了前行信息。
4实验材料比图对简单。
实验结果说明:
1渐进性。2空间性。
3策略性。4可控性。
5个体差异性。
6连续性。35.模式识别理论有哪些?请简述回答。
1模版匹配说:人的长时记忆是由各种各样的模版构成的,与外部模版一一对应,在模式识别初期,有个预加工过程。当刺激作用与感官就会编码。
2特征分析说:模式可分解为各个特征,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进行表征的。模式识别时首先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再将抽取的特征进行合并,并与长时记忆中各种刺激进行比较,获得最佳匹配,刺激即被识别。
认知心理学复习
名词 概念 家族相似性概念 2分 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抽象的 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抽象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概念的家族相似性 2分 不同成员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最典型的样例就是具备最多共同特征的样例。1 试述选择型策略 8分 同时性扫描 simultaneous scanning ...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认知。答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 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答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3 内省。答 冯特提出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摘要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关键词 认知心理,计算机模拟。正文 一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