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注意并获取信息。
b) 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加工。
c) 解决问题、思考、产生语言。
2. 认知4种基本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亚领域——四种方法。
a) 实验认知心理学(experimental cognitive psychology)
i. -继承了认知心理学的实验传统且不涉及计算建模方面的内容。
b)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狭义)
i. -开发各种计算模来理解人类认知(计算认知科学)
c) 认知神经心理学(cognitive neuropshchology)
i. -通过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损害来为正常人类认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d)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
i. -通过运用一些技术手段研究大脑功能以理解人类认知。
3. 减法反应时。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基本假设是: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加法反应时-相加因素法实验。
基本假设: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通过对影响这些阶段的因素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双)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加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问题。
反应时实验以系列加工为前提。而信息加工还存在平行加工。
实验逻辑上的问题:即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加的方式对同一个加工阶段起作用;也许能对不同的加工阶段起作用并且互相发生影响。
不同信息加工阶段间的相互影响。增加或减少一个阶段,剩下的阶段也会受到影响。
4. 信息加工观。
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但是这种类比只是技能性质的,也就是在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不作为其物质构成的生物细胞和电子元件的区别。
二.1.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先导。
知觉的作用——使得感觉有意义。
2. 自下而上(bottom-up)
由外部刺激开始,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
先分析较小的知觉单元,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
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自上而下(top-down)
由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概念驱动的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先分析较大的知觉单元,再转向较小的知觉单元。
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
知觉的直接理论:直接知觉。
周围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充分的信息。
感官的构成使它有能力从周围环境中提取这些信息。
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时间从流动变化的环境中获取足够的信息。
假设检验理论:建构知觉。
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验的构造过程
过去知识经验以假设或期望的形式在知觉中起作用。
经验和假设的作用。
3.模式识别:确认某种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它模式区别开来。它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4.模式识别主要理论。
1)模板说。
基本观点:模式识别是外部刺激与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
2)原型说。
基本观点:模式识别是外部刺激与长时记忆中的原型匹配的过程,不须精确的完全匹配。
3)特征说。
基本观点:外部刺激以各种特征来表征,模式识别过程是抽取刺激的特征并加以合并,再与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的过程。
4)部件识别理论(biederman
基本观点:决定模式识别的关键在于一些基本的几何离子(部件,geon)以及这些几何离子之间的关系。
三。1.注意的涵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主要从哪些角度看待注意的机制。
1)选择性(2)集中性(3)搜寻(4)激活(5)定势(6)警觉。
过滤器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记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这种过滤器的作用体现出注意的功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作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衰减模型: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
瓶颈理论(认知理论)——人怎样选择信息输入?注意发生在**?
知觉选择模型——早期选择。
过滤器模型(the filter model)
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model )
反应选择模型——后期选择。
能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 —注意的协调和分配问题。
能量模型原理:
a)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b) 资源量一部分由个体的唤醒水平所决定
c) 刺激的复杂度影响资源的消耗。
d) 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可以控制的。
3.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异同。
两者的一致之处:
都承认注意的分配;
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策略;
相同:(1)反应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堵塞现象,它也是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联系着的(2)这两个模型都认为,几个通道的信息可以同时受到注意,即都承认注意的分配。
不同:他们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
4. 心理不应期(psychological refractors period,prp):当两个刺激呈现间隔时间很短时,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速度将明显下降。
心理不应期不会随练习而消失( pashler,1993)
心理不应期不会因为任务相似性而消失( pashler,1990)
心理不应期和注意理论的关系。
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使得信息加工系统中必然存在瓶颈,因而很多加工必须以序列的方式进行。但心理不应期并不是很大,说明仍然存在大量的平行加工。”必不可少的系列中枢加工观点与大量的平行加工存在的事实是一致的。
”(pashler,1998)
5.用中枢能量理论如何看待注意?它与瓶颈理论矛盾吗?
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受制于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
不矛盾。能量理论着眼于加工过程的整体,而瓶颈理论着眼于加工内部的阶段。在承认资源分配的前提后,仍然可以存在注意的发生阶段的问题。
6.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各有什么特点?这两种加工之间有什么关系?
控制性加工: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容量有限,灵活,以系列方式进行。
自动加工: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以平行方式进行。
关系:注意的分配。
同时进行两项任务的条件:至少有一项任务包含自动加工。
控制加工还会受到自动加工影响:自动化加工缺乏意识觉察。
自动加工只受前注意加工的调节,而控制加工可能还受第二步即注意加工的调节。
7.treisman的特征整合理论怎样看待注意在知觉加工中的作用?
特征是由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的子系统所分析的,这种加工时自动的,并且是以平行方式进行的,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粘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四、1. 两种记忆说如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怎样证明?
解释: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证明:单独改变一种记忆因素。
murdock(1962):增加刺激呈现时间有利于长时记忆,不影响短时记忆。
glanzer&cunitz(1966):延缓回忆干扰了短时记忆。
2.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双重分离。1.逆向性遗忘症:短时记忆受损,长时记忆完好。
2.长时记忆受损而短时记忆完好:
3.海马在初级记忆向次级记忆转化中的作用:
长时记忆完好,短时记忆完整,但无法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内隐学习能力保持完好(动作技能)
临床和动物实验、自由回忆实验。
3.感觉记忆的定义。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感觉象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象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感觉滞留就是感觉登记或者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特点:短暂,容易取代,容量大于短时记忆,保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编码形式。
怎样证明感觉记忆的存在?p76
部分报告实验法。
5. 记忆信息**加工模型p84图。
6. 加工水平说怎样解释编码和提取间的关系。
7. 工作记忆的概念。
a) 是长时记忆的一种特殊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短时记忆的一些特征。
b) 当我们执行认知任务时,短暂保持和操纵信息的记忆系统。
c) 是一种工作平台,新旧信息在此不断地经历转换、结合、转换。
d) 强调“活动”的特点。
五。1.什么叫组块?在短时记忆中有什么作用?
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作用: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
2短时记忆中信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编码形式)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以什么形式保持或贮存时短时记忆信息编码问题。就记忆系统来说,所谓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锁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称作**。
3如何用加法反应时证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过程(经典研究)
在加法反应实验中,将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他应用1~6个数字,将识记项目的数量分为相应地6种。识记项目得到贮存即成为记忆集。
因此,每次试验中的记忆集大小可以不同。需要注意,每次的识记项目也是要更换的,但这不是实验变量。通过系统地改变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大小,就可掌握被试的反应时随之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内部过程。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
羆认知心理学。羂1加法反应时实验 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肀2自上而下加工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
认知心理学复习
名词 概念 家族相似性概念 2分 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抽象的 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抽象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概念的家族相似性 2分 不同成员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最典型的样例就是具备最多共同特征的样例。1 试述选择型策略 8分 同时性扫描 simultaneous scanning ...
认知心理学复习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1.开窗 技术 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2.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3.资源限制加工 指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 语义加工分析等,则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