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
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a )
a.客观描述b.主观判断。
c.评价过程d.**过程。
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b )
a.联想过程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d.**过程。
3.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c )
a.场依存b.内在型。
c.场独立d.冲动型。
4.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提出者是b )
a.阿特金森b.班杜拉。
c.奥苏伯尔d.维纳。
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d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待遇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6.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b )
a.维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智力量表。
7.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消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c )
a.正强化b.正弱化。
c.负强化d.负弱化。
8.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 )
a.定向性b.不平衡性
c.结构性d.差异性。
9.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b )
a.熟悉教材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d.激发学习动机。
10.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c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1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d )
a.上位学习b.感性学习。
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
12.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a(a+b)=lga+lgb,这是一种( b )
a.正迁移b.负迁移。
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13.对学生课题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c )
a.教学**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14.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d )
a.奥苏伯尔b班杜拉。
c.阿特金森d艾宾浩斯。
15.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c )
a.组织策略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 ,在刺激s与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7.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
18.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理学的成熟和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知识是头脑中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 7±2 个组块。
2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指学习需要 。
23.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迁移 。
24.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
25.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27.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8.心理健康: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练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9.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30.问题行为:是指不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
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3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3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定势与功能固着。
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4.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一运动一情绪一动机一社会能力一抽象思维。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中等难度的学习情境才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状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过高与过低的学习动机都对学习效果不利;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动机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动机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难,动机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因此,学生在学习较容易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紧张点,这样有利于其学习效果;学生面对学习内容有困难时,教师则应尽量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缓解其紧张情绪,让其集中精力于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反馈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则起到相反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尽管如此,对学生的奖励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滥用外部奖励可能会破坏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使其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
单选题。1 运用 人才测评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 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估,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方法。以下有关 人才测评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 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评价小组的每位成员在宣读自己的评价时,其他人员不可以提问。b 评价小组的每位成员在宣读自己的评价时,其他人员可以提问也可以相互讨论。c 所有成员宣读观...
中学心理学答案
0701中学心理学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c 3.b 4.a 5.d 6.b 7.a 8.c 9.d 10.d 11.a 12.d 13.c 14.c 15.a 16.b 17.a 18.c 19.b 20.d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
中学心理学答案
2008年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心理学 中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c 2 a 3 c 4 d 5 a 6 a 7 c 8 b 9 c 10 a 11 a 12 d 13 d 14 b 15 b 16 a 17 d 18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