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03:51:28 阅读 9932

人格:它是个体的本质的生活样式,是决定人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倾向的内在身心组织系统。

遗传率估计:遗传率是指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值,它是衡量基因型变异和表型总变异相对程度的遗传统计量。遗传率反映了通过表型值**基因型值的可靠程度,表明了亲代变异传递到子代的能力。

共享与非共享环境:前者指同一家庭子女在成长中共同享有的环境;后者由在同一家庭中成长却不被子女共同享有的环境构成。

遗传本我与超我:①本我主要是本能和原始意象,快乐原则;②超我:包括良心和理想自我两部分,完美原则。

防御机制:自我在潜意识中用非理性的方法曲解现实,以降低和解除焦虑。包括压抑、投射、躯体化、倒退等。

投射作用: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映在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

自居作用: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一客体的某些方面或属性同化的心理过程,认同作用被看作既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机制。

生活风格:每个人追求有约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有约的方法也迥然不同。

创造性自我:一个人决定其人格的能力与其生活风格相一致,人在塑造他自己的人格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人类不是遗传和环境的消极接受者,人有创造性自我,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活的自由。

11、性格: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是左右行为的内在机制。它由人的经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经验所构成。

性格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每个人的性格都可以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

12、特质:是指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和倾向,这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并对各种极不相同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方式。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的、持久的倾向;是指用以区分人或物的特征或品质,尤其是指一种或多种或多或少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

(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 是个体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时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倾向。)

特点:①内在、一般的行为倾向;②一致性和持久性;③动力性和独立性;④独特性和普遍性。

13、首要特质与中心特质:①首要特质是指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它极具弥漫性、渗透性,如果一个人具有某种首要特质,它几乎会影响这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面。

②中心特质指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一般意义的重要特征。

14、机能自主:理想的动机理论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必须承认动机的同时性。

必须承认几种动机的同时存在③必须承认认知过程的重要性④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动机模式是独特的。满足四个要求的动机概念就是“机能自主”。

15、根源特质与表面特质 :前者是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后者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35种,根源16种)

16、能与外能:①能:本能,动力性的素质根源,与内驱力相似 ②外能: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可分为情操和态度。

17、一级强化物与二级强化物:

1)一级强化物:那些不需要学习也能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水等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物品;

2)二级强化物:那些开始是不具有强化作用,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对人类个体而言,诸如:特权、财富、名声、地位、分数、认可、表扬、关注等。

强化: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刺激往往是在动物做出某一操作行为之后出现的。如果某一结果行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

强化物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了一次强化。

18、定时距强化与变时距强化:在按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时,按固定时间间隔进行强化,称为定时距强化;按变化时间间隔进行强化,称为变时距离强化。

19、行为潜势:某种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20、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估。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包含三层意思:

1)自我效能感是对能否达到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行为发生之前。

2)是针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能力的知觉,与能力的自我概念不同。如一个学生可能有较好的数学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总体上数学学得不错,但这并不表明他对某一数学题有高自我效能感。

3)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达到某个学习目标或特定学习表现水平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通过选择、思维、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而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

21、自我观念:由现象场的一部分逐渐分化而成,由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的各种知觉以及关于主、客体的我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知觉组成。

自我是一个人现象场的核心,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主要包括:

1)个体对自己的知觉与评价;

2)个体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3)个体对环境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22、机体智慧与机体估价过程:个体对所遭遇的一切和生活中的变化,以是否有利于自我实现趋向为评价准则,来判断其意义和价值。个体自身有能力进行判断,这就是机体智慧。

机体估价过程的直接形式是感受或体验。

23、自我实现:其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指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其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只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

24、存在性需要与缺失性需要:

1)存在性需要:沿生物进化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为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2)缺失性需要:随生物的进化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成为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主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5、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指争取成功、追求优越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6、权力性需要:即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要。

27、构念:是人格的核心单元,是指用以知觉、解释或分析和**事件的认知方式及观念,其主要功能用以描述、理解、**事件的发生。构念一般用语言表达。

构念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构念将各种事物的各种成份一分为二,但并不是对立的两极。

28、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9、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30、自我图式:即对**于过去经验的自我的认知上的泛化,它组织并引导着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自我图式的证实:词性辨别rt测试及回忆。

二、简答题。

1.人格是什么?怎样理解人格?

它是个体的本质的生活样式,是人的整体精神风貌的概括,是决定人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倾向的内在身心组织系统。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

1)人格是个体的整体的身心组织。

人格是整体的,它反映了人的整体的精神风貌,指真实的人,必须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人格。

人格是本质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是人格决定的。

人格有自主机能,它反映了人格的动力和发展活力。

2)人格内在地决定了人的惯常行为方式和个体的独特性。

“惯常行为”指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稳定性、一致性。

稳定性是指人格使个体的行为表现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一致性是指人格使个体的行为表现具有跨情境性。

“个体的独特性”指人格使个体不同于周围的其他人。

3)人格是一个多侧面的、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心理机能系统(结构)

动力系统(单元)――主要是个体稳定和本质的动机和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认知系统――主要是指个体稳定和本质的认知、思维、知识、图式特征;

行为系统――主要是指主要是指个体适应与发展过程中获得稳定的行为特征和方式(习惯与态度、性格类型、行为特征、特质等);

自我系统――主要是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

神经组织系统——大脑皮层多个区域和网络组织。

4)人格是一个多层次的动力组织。

表层:习惯、情绪、定势、偶然行为等,与环境有关;②中层:个体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思想、情感等特征和倾向。

内层:涉及个体的认识、情感、倾向、理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本质的行为特质。④核心:自我(包括意识与潜意识的)和神经组织,与遗传和潜意识有关。

5)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

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②生活生活环境、教育对个体的人格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个体早期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内化,是人格发展的关键自我的选择与决定。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

2.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理论?他们的基本学术思想及区别是什么?

1)原因: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对同一研究客体。研究者或由于所依据的经验事实不同,或由于理论背景、知识结构和思想传统的不同,或由于研究的具体思路、方法的不同,或优于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都会构建出不同的论模型,从而形成不同的研究纲领。

2)人格心理学中的8种范型: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

a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b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c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精神分析**方法。

以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等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学派(新精神分析派);

重视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发展的作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特曼、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以及霍妮和弗洛姆等人的社会文化论。

以奥尔波特、卡特尔等人为代表的特质论学派;

特质论家丁个体的人格是某种相对稳定的东西,都可以加以描述。特质论用于多个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人的人格,每个特质都是对立两端联系起来构成的一个个体差异的维度。任何人都在这个维度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有的人得分高,但大多数人处在中间部分,由此形成一个钟形曲线或正态分布。

以华生、斯金纳与班杜拉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学派;

一般采用严谨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反对科学主义按照自然科学模式塑造心理学的企图,主张根据心理现象的自身特点从事心理现象的研究,而不是盲目的模仿自然科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 外壳 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格心理学 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 的观点。a.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特质流派 2.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个性 b.人格 c.气质 d.性格。3.对来自理论的 有逻辑联系的两...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 1.罗列式定义 在这类定义中,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2.综合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3.层次性定义 这类人格各方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而最高层次的特质具有统合的作用。4.适应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5.区别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