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03:36:28 阅读 4505

1、人格研究的主题:人性哲学(人性观)、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

2、人格研究途径:人格的理论研究、人格的实验研究、人格的临床研究。

3、人格理论的原则:核心性原则、广博性原则、简约性原则、验证性原则、提示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人格理论的含义: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们对人的一套看法,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和参照框架。&是人格的科学理论、客观,逻辑系统。

5、人格的含义、成因:teacher人格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奥尔波特:

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态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其环境的独特适应。

成因:一、遗传因素与生理因素;二、家庭成因与早期童年经验;三、学校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四、遗传与环境的交换作用。

6、无意识:指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不能觉察到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与本能有关的欲望,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活动的内驱力,支配着行为,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

7(三我)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是潜意识的本能。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而来,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结构部分。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

8、防御机制:是用来躲避由本能需求引起的危险、焦虑和不快乐,是自我调整本我和外部现实冲突的一种功能。

9、力比多:与生本能相联系的一切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libido的译音。

也称性本能。指一种性冲动的内在的潜力,它经常驱使人去追求实现,去寻求满足,获得快感。他的"性"是广义的。

不是男女之间的**的性,而是包括一切感觉器官或肌肉,**等由于抚摸而产生的快感都是性的满足。

10、自由联想:让来访者在毫无拘束的情况下,尽情地说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经验。

11、试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

一、早期:地形学模型(二分结构)——潜意识和意识,其中意识包括前意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随时可以观察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

前意识: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能回忆起来的知识经验,即可由注意变为有意识的。

二、后期:结构模型(三分结构说)——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提供能量,自我进行调节,超我抑制本我的冲动,诱导自我,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人格。

三我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12、述评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认为人格发展过程就是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他将身体快感作为五个阶段的划分标准。

口唇期(0-1岁)吸吮(早期)——咬、咀、嚼(后期),完全自恋的时期:觉得自己与外部的世界没有分开。固着:口腔性格。

**期(1-3岁)如厕训练、自主性需求。固着:**性格。

性器期(3-5岁)恋亲情结。男恋母,即俄狄浦斯情结,有阉割恐惧,是认同父亲的开始;女恋父,**羡慕。解决方法:

父母共同的爱,内化一些正面的特质到自我结构中。固着性格:性器性格。

潜伏期(6岁-青春期)性本能的抑制,表面静止。

两性期(青春期后)自恋到异性恋;对父母的依赖到独立的个体。

弗认为人格结构在五岁时就已经大致完成,坚信“儿童是**之父”,前三个阶段尤为重要。

评论:优点——发现了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对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与心理年龄阶段的科学划分有着一致性;重视早期经验的影响。

缺点——泛性论,忽视了意识的作用;太偏重儿童的早期经验,忽视了成长以后人格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13、精神分析的方法有何特色和局限。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法,即对个体做系统深入的考察。

临床法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提供对各种人格现象和整体的人格机能的观察材料。(重视了整体性和综合性);

主要缺陷是别人很难验证所得到的观察结果,也不容易形成可以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检验的具体假设。(即缺乏客观性、严谨性、精确性)

其他特色:提出的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征候分析、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等方法也颇具影响,为人们接近潜意识的深渊提供了方**启示。

14、自卑感:与他人比较而长生的不平衡状态。阿德勒术语。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的动力因素。早期主要指生理缺陷。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由自卑感,产生补偿的需要,不断的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即是人格发展的基本过程。

生活风格:个人追求优越的方式(决定了适应困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方式)

社会性格:指的是社会成员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近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

人格化:对自己、他人和各种事物产生的具有态度倾向的形象。

自我同一性:对于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认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内心状态,意义广泛,包括对个体性、整体感和整合感、一致性和连续性、社会团结性的认知。)

创造性自我:人不是遗传和环境的被动接受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方式。

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理印象, 是千百亿年来人类集体经验的沉积物,是对外在世界作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

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主要有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

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情境、某些抽象概念。

好我:与受到奖励的正向经验相联系的。

坏我:与受到处罚的负向经验相联系的

非我:由焦虑造成,在潜意识里是与自我系统分离的形象。

基本罪恶: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如**、忽视、偏心等。

基本敌意: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基本罪恶”就会使孩子产生基本敌意。

基本焦虑:那是一种独自面对严重问题且完全无助的感受。

现实自我:个体在此时此地所偶拥有和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

真实自我:个体的潜能,是个体得以生长和发展的主要内在力量。

理想自我:个体为了逃避内心冲突,寻求合理统一,而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一种不合理的自我形象。

15、古典vs新精神。

相同点:潜意识,动力观,决定论,承认早期经验对人的重要影响,焦虑和防御机制研究方法神秘主义。

不同点:人性观方面,经典主张人性本恶,新主张人性善。

人格结构,经典强调本我作用,自我依附本我,新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人格动力,经典,本能论,泛性论。新,强调社会文化因素。

人格发展,经典-五阶段,新,发展阶段有延续,终身。

早期经验,经典,决定性影响,新,承认其重要性,但不认为起决定性作用。

研究方法上,新增加了字词联想,游戏分析,调查法。

16、述评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述:1、人性观:自由意志人性观,强调个人的行为能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

2、人格结构:提出一些基本概念以解释和描述人格。这些概念分别是生活风格(如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

3、人格动力:器官缺陷及其补偿、自卑感及其克服、追求优越、社会兴趣。其中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是人生的主导动机。

4、人格发展:(成因)遗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5、早期经验:十分重视儿时经验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但他关注的是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如父母教养方式、儿童的出生顺序等。

6、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临床法;早期记忆法。

评:——贡献:带来了精神分析质的变化;对于“自我”和社会文化的强调;“目的论”的提出;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启发。

局限:忽视人格结构的分析,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理论;发展的动力过于简单;某些观念定义不明确,如追求优越等。

17、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1、人性观:乐观主义者。

2、人格结构:接受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模型。

3、人格动力:他认为人由生到死是受生理的(力比多和性欲)、心理的(自我过程:同一性和掌握感)、社会的(社会和文化)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

4、人格发展:(毕生发展)⑴(0~1岁)——危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

若基本信任占主导,危机顺利解决,形成“希望”品质;反之,危机解决失败,形成“恐惧,不信任”品质。与弗的口唇期一致。

(1~3岁)——危机:自主与羞耻和怀疑。若自主占主导,危机顺利解决,形成“意志”品质,反之,未解决,形成“羞愧、自我怀疑”品质。与弗的**期一致。

(3~6岁)——危机:主动自发与罪恶感。若主动自发占主导,危机解决,形成“决心”品质,反之,未解决,形成“罪疚、无价值感”品质。与弗的***期一致。

(6~12岁)——危机:勤奋与自卑。若勤奋占主导,则危机成功解决,形成“胜任”品质,反之,未解决,形成“自卑、无能感”品质。与弗的潜伏期一致。

(12~20岁)——危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若同一性占主导,则危机解决,形成“忠诚”品质,反之,未解决,形成“不真实、不确定”品质。与弗的两性期一致。

(20~25岁)——危机:亲密与疏离。若亲密占主导,危机解决,形成“爱”品质,反之,未解决,形成“泛爱、杂乱”品质。

(25~65岁)——危机:生产与迟滞。若“关心”品质形成,则危机成功解决,反之,解决失败,形成“自我关注、冷淡”。

(65岁以上)——危机:自我统整与失望。若自我统整占主导,危机解决,形成“智慧”品质,反之未解决,形成“失望、无意义”品质。5、早期经验:也重视,但认为人格是终身发展。

6、研究方法:如游戏**。

18、简述霍妮的三种人格类型。

1、顺从型(依从依附):顺从、友好、合作和极度依赖,通过别人的保护暂时脱离焦虑。“只要顺从,就不会被伤害”。行为方式:亲近他人;人生取向:自谦。

2、攻击型(敌对、战斗):适者生存、主宰他人,认为爱是可笑的。“只要比别人强,别人就不会伤害我,内心痛苦、脆弱“。行为方式:反抗他人;人生取向:夸张。

3、退缩型(回避型):退缩、独立,封锁自我,逃避爱、同情等。“只要我退避三舍,别人就不会伤害我,内心不安”。行为方式:逃避他人;人生取向:退却。

19、简述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

理论特点: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禅与心理分析的结合。

人性观:积极的人性观,理想人格是一种富于创造性、能主动发挥潜能,与他人关系良好的性格;人类的本质之一是爱。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 外壳 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格心理学 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 的观点。a.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特质流派 2.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个性 b.人格 c.气质 d.性格。3.对来自理论的 有逻辑联系的两...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 1.罗列式定义 在这类定义中,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2.综合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3.层次性定义 这类人格各方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而最高层次的特质具有统合的作用。4.适应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5.区别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