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03:30:28 阅读 5515

人格的定义:1.罗列式定义:

在这类定义中,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2.综合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3.层次性定义:

这类人格各方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而最高层次的特质具有统合的作用。4.适应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5.区别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就是个人的独特性,即个人与他人的不同之处。6.本质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最为本质的行为模式。人格不只是这个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而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以下五层含义:第一,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互动方式。

第二,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第四,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第五,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人格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分析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提示人的共同本性;第二个层面是提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第三个层面是提示个体的唯一性。

人格心理学的目的:可分为四个层面,即描述、理解、**和控制。描述就是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相关现象呈现出来。

理解或解释就是提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就是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

人格研究是心理学者对人格理论中所包含的假设进行验证的一种活动。三种研究途径是临床途径、实验途径和相关途径。

临床途径的研究或个案研究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包括行为观察、尝试访谈和个人资料分析。

相关途径的研究指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起不同人格变量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

实验途径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代表着科学理想,即通过操纵一个变量(通常称为自恋量),测查其对另一变量(因变量)的效应。

人格测评是指创立并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资料,从而对人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人格测评技术可用于:1.

验证人格理论。2.研究有关人格的各变量间的关系。

3解决实际问题。

人格的六个理论: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特质流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

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决人的个别差异。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和自我认同感是人格差异的原因。行为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认知学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决行为的差异。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结构由理论、研究、测评和应用四部分构成。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取向,即个案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作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

个案研究的两种主要取向:临床研究和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的优点:1.这种研究注重细节,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的描述。2.个案研究一般。

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了人为控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即它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自然状态下的情形。研究者采取开放的研究态度,在研究中并不事先选择研究的问题,只是观察研究对象表现出来的行为,因而可以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过程。3.

通过个案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进而提出各种因果假设。4.不论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则是什么,我们都不能否认个体的独特性,个案研究正是以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其特色。

个案研究的不足:1.个案研究一般是描述性,缺少实验控制固然保证了,但从这样的研究结果中很难得出因果结论。

不进行变量控制的另一个弊端是,无法进行重复研究,研究结果很难得到检验。2.个案研究的数据常常来自被试的回忆报告,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而且,由于遗忘或当下情绪的影响,被试会从现在看问题的角度去看待过去发生的事情,以致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3.个案研究的优势在于质的分析,但其本身不长于量的分析。比起量的分析,质的分析很难提供行为的精确描述。

4.个案研究一般取样较小,常常只有一个被试,因此难以直接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而有关这一点,正是长期以来个性研究和共性研究争论较多之处,也可以说是个案研究需要与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使用的最大原因。

相关研究借助统计测量方法来分析不同人格变量之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是否存一定程度的相关,以提示各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

相关研究的优点:1.它不需要控制被试的行为或所处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对其行为进行研究。

比起实验研究来说,相关研究更贴近真实生活。相关研究使研究者既遵守研究伦理,又能对重要变量进行研究。相关研究取向拓宽了研究变量的范围。

2.使用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在研究早期探明一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3.

相关研究允许研究者同时测量许多变量,进行多因素研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对多种因素进行研究,比较符合真实情况,而且从研究投入的时间、精力上来说也比较经济。

4.相关研究只人收集那些既有条件下的信息,不必像实验研究一样设置情境。5.

相关研究多为大样本,数据**于多个被试,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相关研究的不足:1.

它只能对某一群体的人格差异进行定量分析,难以从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2.它能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而无法提示因果关系;而且如果研究者设计不周全,两个变量的能是潜在的第三变量引起的。

3.相关研究一般主要采用自我报告,所获得的信息可能并不真实。因为被试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受到社会称许性的影响,即按照社会期望他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并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三种研究取向的对比:寻求研究深度:个案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相关研究;寻求因果关系:实验研究。p32

质化研究:多用于个案研究。一般以资料驱动为主,多数没有明确的理论,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理论逐渐从资料中浮现出来。

量化研究:多用于相关与实验研究。一般以理论驱动为主,在特定理论指导下进行数据分析。

人格测评就是创制和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的信息,对人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个体的行为做出**和控制。测评的方面可能包括:动机、特质、病态人格、人格适应和人格发展。

特质是持久(具有时间的延续性)而稳定(具有情景一致性)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的特质定义:是一个宽泛的、聚集的神经生理系统,它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等同)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

个人倾向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类。

特质流派的理论假设:1.划定了一个能够展现这一连续体上的广泛的行为范围。2任何人都处于该连续体上的某一位置3该曲线呈正态分布卡特尔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人格研究。

卡特尔十六种根源特质:乐群、聪慧、稳定、持强、兴奋、有恒、敢为、敏感、怀疑性、幻想、世故、忧虑、求新、独立性、自律性、紧张。

艾森克将人格分作四个层次:类型层次、特质层次、习惯反应层次和特定反应层次。人格层次模型p58五因素:神经质(n),外向性(e),求新性(o),随和性(a),尽责性(c)

感觉寻求:个体对变化的、新异的、复杂的和强烈的感觉和经验的需要,并且为了能获得这些体验,宁可去从事身体的、社会的、法律的和经济的冒险活动。

感觉寻求这一维度由四个成分组成,分别是1.兴奋与冒险寻求。2.经验寻求。3.去抑制。4.敏于厌倦。

遗传学最常采用的四种研究方法: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和模型拟合。双生子研究示意图p77

利他:一种不指望未来酬劳而且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动。

亲缘利他:这种利他对象是朝向与自己基因同缘的直系或旁系亲属。互惠利他:它是指某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发生的相互帮助的利他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荣格—分析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儿童精神分析,艾里克森—自我心理学,霍尼—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论,沙利文—人际关系心理学。

弗洛伊德认识人的心理可以分在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

防卫机制主要有:1.压抑2.退行3.合理化或文饰作用4.投射5反向作用6转移7升华人格结构图p92

了解无意识的技术: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弗洛伊德口误、意外、象征行为。投射测验的类型:墨迹测验和主体统觉测验。

追求优越:人的根本动力,它指一个人摆脱自卑而作出的抗争。

生活风格:每个人在补偿自卑感的活动中形成的独特习惯或行为模式,是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工具。基本焦虑:

是个体自出生后因受环境中缺乏安全和温暖的影响而形成的无助感和恐惧感。其起因于个体与他人的社会关系。

神经质性格:对自己无信心,对人多疑,对环境充满忧虑与不安的异常性格。包括依存性格(接近人群)、攻击性格(反对人群)、离群性格(离开人群)

自我同一性包括我们的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感、一致性和连续性以及社会团结性。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特性,并要将成长中的所有经验、片段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基本理念:1.以个体在环境中自我成长为发展动力,即社会性。

2.以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改变作为人格发展的分期,其理论称为心理社会期发展论。3.

持一生持续的看法,现代发展心理学公认的生命全程研究取向,即由艾里克森的理论开始的。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特质理论—描述人格,生物学理论—从身体上寻找对人格的解释,精神分析—从内心深处挖掘人性,行为主义—关注外部环境与人格关系,提示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作用。

强化: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条件。

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行为**的**技术:行为矫正、辨别训练、反应代价、习惯逆转、代币奖励技术以及厌恶技术。

学习的四要素:即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心理学三种势力:作为心理学第一势力的。

自我实现: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一切。

有条件积极关注:只有孩子的表现符合家长的价值条件时,家长才会给予孩子爱。无条件积极关注:全心全意地去爱孩子,而不管其行为如何。

罗洛梅六个本体论特点:自我核心、自我肯定、参与、觉知、自我意识和焦虑焦虑:是指个体的存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此处的威胁不仅包括威胁个体,生存的疾病、灾难和死亡,也包括对精神信念、理想和价值的威胁,只要个体意识到存在受到了威胁,焦虑便产生了。

q分类技术:q分类技术是一种评价工具,罗杰斯认为它适合于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模型,因而采用了这一技术。

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将内存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将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测量方法:1.身体顺应测验2.棒框测验3.镶嵌图形测验。

凯利:一、建构:指知觉、分析或解释事件的方式。

二、人格就是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建构就是人格单元,信息被组织在个人的建构之中,认知结构就是人格结构。三、个人建构理论包括一项基本假设和11项推论。其基本假设是:

“人人都是科学家”。11项推论是:1.

建构推论。2.个性推论。

3.组织推论。4.

对立推论。5.选择推论。

6范围推论7经验推论8调节推论9**推论10共同性推论11社会性推论固定角色**p150

社会学习理论有四个主要概念: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行为期望、强化物的价值和心理情境。罗特认为“一种行为在某种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是由个体对该行为的期望和强化值共同决定的”这就是著名的期望—价值模型,用公式表示:

bp=f(e*rv)替代学习:从观察别人的行为经验即可获得新经验的学习方式。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论模型p157+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以上三者是交互关系,环境影响行为,行为影响环境,行为与环境都影响个人,个人又影响行为与环境。认知—情感单元是指个体可以获得的心理—情感表征,即认知、情感或感受,具体包括编码、预期和信念、情感、目标和价值、能力和自我调节计划。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示意图p162

延迟满足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影响个体做出延迟选择的因素有:个体对等待的久暂、延迟奖励是否真会发生的预期、奖赏的主观价值,以及目标追求过程中应对**和挫折的策略。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 外壳 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格心理学 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 的观点。a.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特质流派 2.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个性 b.人格 c.气质 d.性格。3.对来自理论的 有逻辑联系的两...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五个方面 人格结构 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主要 用 特质 还是用 类型 用 自我 还是用 需要 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人格结构的性质怎样?它由什么要素组成?人格结构是否包含诸种要素?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不是有些要素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