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8 01:58:28 阅读 5620

第一章。

第一节。教师成长三阶段理念:福勒: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成长的五阶段理念:伯利纳:1新教师2熟练型教师3胜任型教师4业务精干型教师5专家型教师(特点:一是观察教学情境和处理事物是非理性的、二是教学技能完全自动化)

教师成长的影响要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差异比较:1课时计划的差异(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教学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程教学过程的差异(课程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的呈现(专家型教师通常用导入式方法,从几个实例出发,慢慢的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

第二节。名词解释: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其期望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

教师期望效应分为两类:自我应验效应(最经典的研究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罗森塔尔效应”,更有影响力)和维持性期望效应 (维持性期望效应更为普遍)

教师的个性包括教师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的挫折忍受力和教师的焦虑等方面。

第三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的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的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该书的出版作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而桑代克则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房东岳翻译了《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法: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调查法:途径和方法很多,如谈话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个案研究。

教育经验总结)2实验性研究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

名词解释:心理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各种特征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小学心理学发展的特性:1心理功能的深化2心理动力的转化3认知活动的发展4个性品质的形成。

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后天环境因素(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节。皮亚杰成功地创立了“发生认知论”。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已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把人的认知(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在此阶段的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存性)、前运算阶段(特点:1相对具体性2单向思维3自我中心的具体体现为自我中心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先后获得守恒概念)、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相对抽象、系统的思维活动)。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观(维果斯基被公认为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观观点:1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2教育支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3学习的关键期。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教育启示:1教学的最佳效果发生于最近发展区2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成功地关键。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信任与不信任2自主与羞涩3主动和内疚4勤奋和自卑感(小学阶段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时期)5同一性和脚色混乱6亲密感和孤独感7繁殖感和停滞感8完善感和绝望感。

第三节。名词解释: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的彼此不同。

一般认知能力差异的表现: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智力成熟时间的差异(90到110为智力一般正常)3智力结构的差异。

场依存性:极易受外界影响,更适合团队合作。

人格差异有多种表现,气质、性格差异是最核心的两个方面。

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冷)、胆汁质(韧)、抑郁质(细)和粘液质(忍)

气质差异的教育启示:1要尊重学生的气质差异2了解不同的儿童气质特点3注意发挥教师机智。

性格差异的教育启示:

性格差异的表现:1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2个性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的教育启示:1正视性别差异的存在,教学中注重因性别施教2承认性别差异,促进男女生共同交往3克服传统性别角色的认知误区,帮助小学儿童发展双性化。

第三章。第一节。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大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相持久的变化过程。

名词解释: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人类历史的社会知识经验以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个目标领域)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1尝试错误说2经典条件反射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3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是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建构者,“斯金纳箱”的动物实验研究。

凡是能强化个体反应的一切刺激包括人、事物均可视为强化物,强化物的作用称为强化作用,强化作用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化3种类型)4社会学习理论说(艾伯特*班杜拉。1观察学习2模仿)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1顿悟说(苛勒,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的18个实验。1学习是组织、构造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和反应的简单联结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2认知发现理论(布鲁纳 )3认知同化理论:

(1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将认知方面的学习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2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1是学习者的心向2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内容队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3同化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他认可接受学习))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关于学习得多要素:学习者、刺激情景或刺激、记忆、反应)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文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罗杰斯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是要让学生自由学习,还提出师生关系是一种帮助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第四章。第一节。

j·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名词解释:知识是人脑中存储和组织的方式称为知识的表征。

知识主要是以命题网络、表象系统和图式来表征的。

命题用句子表达,但命题不等于句子,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意义。

第二节。技能即程序性知识。

名词解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和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广义的技能可以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儿童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概念的形成(是他们过得概念的典型方式)和概念的同化。

第三节。名词解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影响迁移的因素: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概括说,贾德)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及个体的智力水平4学习态度和定式=定势(哈洛的学习定式说)、

第五章。第一节。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的制定和使用与学习有关的方法方式。

学习策略的类型:1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丹塞璐)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迈克卡)3大策略、中策略、小策略(比格斯)

通用的学习策略:1复述策略(排除干扰、避免抑制、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多种形式的复习相结合、多种感官结合复习、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式记忆、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刚刚达到完全记忆的基础上,在进行一定的超额学习,150%为适宜)2精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缩减法、首字联词法、记笔记、联系实际、利用背景知识、)3组织策略(列提纲和画图)4计划和监控策略。

第二节。简答:影响小学策略的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2外部因素(学生学习策略额训练程度,教师日常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氛围)

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效能性原则。

第六章。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1发现问题2表征问题3选择恰当策略4执行策略5评价和反思。

必考: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心理定式3功能固着4动机水平和个体的智能(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难度适中的问题中,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动机的强度呈u型曲线关系)5思维策略6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

第二节。名词解释:创造性是个体利用各种内部条件,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额能力与相适应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品质。

创造性的形成:1认知成分(推动力)2思维成分(核心成分)3人格成分。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新颖性2敏锐性3独立性4灵活性5形象性6独特性。

小学儿童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留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酝酿、尽可能的扩展问题的设定范围)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一些尝试和冒险、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恒心、开设创造性课程,教给学生创造技法)

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1头脑风暴法2联想类比法3转换思考法。

第七章。第一节。

名词解释: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问题:有意破坏纪律,故意伤害同学,损人利己,欺负弱小,谩骂教师等。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和习惯4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知 、情、意、行。

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是衡量个体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质的重要标志。

品德和道德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道德具体表现,品德是道德的组成部分,道德对品德有制约作用)区别(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道德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个体的存在3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学习 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 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2.从众 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 随大流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