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

发布 2022-10-18 01:55:28 阅读 4429

1.小(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中)学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

3.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

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

7.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9.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0.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11.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知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12. 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3.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4.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15.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因个体之间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1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7.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8.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9.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20.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积累的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1.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知识属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它反应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22.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23.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24.联接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和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25.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2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实施奖励)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2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撤消惩罚)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29.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30.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31.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32.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33.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

34.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而言,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35.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36.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7.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38.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39.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40.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41.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42.组合学习:当学生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不产生下位关系,也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

4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44.建构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45.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

46.具体知识(感性知识)指一些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知识,标示着较低的概括水平。

47.抽象知识(理性知识)指一些普遍的、抽象的概念或命题,标示着较高的概括水平。

48.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义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49.程序性知识,又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是一种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是可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健康心理学基本概念

一 定义。健康心理 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 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生理健康状况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1 智力正常。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他人和客...

生理心理学基本概念

1 导论。生理心理学。心 身关系 心 物 心 脑 2 神经系统基础知识。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突触 突触后电位 大脑皮层 分类 功能柱 皮层功能柱 大脑 基底神经节 联络皮层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脑干 小脑 脊髓。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神经。全或无规则 级量反应。脑电图 大脑平均诱发电位。神经递质 神经...

教育心理学概念总结

1 发展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体体系内产生的技能结构上的变化过程。2 头一尾梯度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3 组织 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4 适应 调节环境的倾向。5 平衡 一个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成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