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
a.认识。b.情感。
c.能力。d.意识。
2.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是( )
a.泛化。b.分化。
c.强化。d.动力定型。
3.用粉笔在黑板和墙壁上画同样一个圆,但我们看起来黑板上的圆清楚分明,墙壁上的圆模糊不清,这说明了我们的知觉具有( )这一特性。
a.整体性。
b.理解性。
c.相对性。
d.恒常性。
4.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表象比知觉( )
a.更具体。
b.更形象。
c.更清晰。
d.更概括。
5.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力记住15%,如果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是65%。这种促进记忆提高的方法是( )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多样化。
d.及时复习。
6.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
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记法。
d.特征法。
7.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
a.例证。b.外延。
c.名称。d.属性。
8.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9.小学生恐怖症的原因是( )
a.挫折。b.性格缺陷。
c.疲劳。d.幻想。
10.根据动机的**,可以将动机分为( )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11.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13.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次为(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4.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15.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以( )为核心。
a.潜意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意识。
16.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a.遗传素质。
b.早期营养。
c.环境。d.实践活动。
17.“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1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观点,( 是指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a.认知策略。
b.智慧技能。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9.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掌握、记忆知识的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叫做注意。
2.短时记忆是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的记忆。
3.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做系统研究的人,要推德国心理学家。
4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或记忆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5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6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7.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8.所谓的“说理要科学”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科学性,二是要有。
9.人在交往中还会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泄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所谓的又称“体势语”。
10儿童和儿童在班级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这些儿童往往比较愿意上学,学习也较积极,并能正确地对待班集体的利益。他们在班级中能产生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
11.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是。
12的发展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它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13.小学儿童的性格从总体上来说是日趋成熟的,但其发展不是匀速的,而是___的。
14.当个人把某个群体作为一种尺度,使自己行为有所参照,那么这个群体被称之为。
15.在社会环境中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6.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1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
18.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
19.所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与人之间产生人际吸引的条件。
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简述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四、论述题(10分)
两个人观察同一棵树,植物学家首先获得的是关于树种、树龄及树的生长环境方面的知识,而画家获得的是关于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状、疏密、大小等方面的印象。请解释这一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2.c【解析】此题考查强化的含义。
3.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相对性。
4.d【解析】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于过去知觉过的内容。因此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但表象又与知觉不同,它只是知觉的概略再现。
5.a【解析】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力记住15%,如果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是65%。这种促进记忆提高的方法是多感官参与记忆。
6.b【解析】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韵律记忆法。
7.b【解析】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解析】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9.b【解析】对于引起恐怖症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通常与以下两个方面关系密切。(1)不恰当的恐吓。(2)性格缺陷。
10.d【解析】根据动机的**。可以将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11.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12.b【解析】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13.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的需要,属维持生命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如躲避危险等;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即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即追求社会肯定的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4.c【解析】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5.d【解析】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
16.a【解析】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17.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8.a【解析】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观点,认知策略是指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19.b【解析】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掌握、记忆知识的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20.b【解析】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
二、填空题。
1.指向和集中2.一分钟3.艾宾浩斯4.形象思维5.比较6.美感7.道德意识8.针对性9.人体语言10.受欢迎中间型11.直接兴趣12.自我认知13.有阶段性14.参照群体15.教育16.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17.认知结构18.人际交流能力19.群体。
三、简答题。
1.简述人与人之间产生人际吸引的条件。
答:(1)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相似性会增进人际吸引。
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当交往双方的角色不同时,当双方需要不同时,互相的期望也就不同,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互补的人。
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内在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最能吸引人的内在品质包括热情、开朗、幽默。
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近彼此的了解,有更多的机会增进吸引。
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密切地联系着。
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首先,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它制约知识、技能形成的速度、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其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二者基本呈同向发展。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区别表现在:
1)所属范畴不同;(2)概念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4)迁移的水平不同;(5)--者发展不同步。
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4.简述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情绪、情感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需要基础不同。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一般不太稳定;情感既有情境性,更主要是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情绪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更深沉,很少冲动。
4)情绪发生较早;情感产生在后。
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种主观体验。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也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对情绪有制约作用。
5.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1)导向功能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鉴定选拔功能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激励改进功能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是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四、论述题。
两个人观察同一棵树,植物学家首先获得的是关于树种、树龄及树的生长环境方面的知识,而画家获得的是关于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状、疏密、大小等方面的印象。请解释这一现象。
答:这一事例说明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并且还受到个人原有知识经验的深刻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
因此,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 试题。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遗传 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2 学习动机 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3 发展 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 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4 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 学 教 育 心 理 学 试 题。txt明骚易躲,暗贱难防。佛祖曰 你俩就是大 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 a 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b 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 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