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2.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a.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b.动物独有的c.人类特有的d.无条件反射。
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4.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
a.主要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
c.主要是对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
d.是指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5.看到天上的云朵云层,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6.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a.瞬时b.短时c.长时d.运动。
7.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b.多c.小d.增加。
8.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
10.小明解开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得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a.美感b.心境c.激情d.理智感1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12.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a.说到做到b.敬业精神c.热心和同情心d.重义气讲交情。
1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a.6岁b.7岁c.8岁d.9岁。
14.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需要,它们分别是什么?()a.生理需要、支配需要和尊重需要b.胜任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c.支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d.尊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
15.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a.需要b.期望c.驱力d.诱因。
16.小学儿童志向集中表现在()上。a.政治志向b.道德志向c.家庭志向d.职业志向17.()的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退缩、不合群等性格特征。
a.自我评价过高b.自我评价过低c.自我评价适当d.自我控制力差。
18.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19.下列选项哪一项是正确的气质类型差异?()a.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b.胆汁质、黄胆汁、黑胆汁、粘液质c.活泼型、安静型、弱型、不可遏制型d.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内倾型、外倾型20.有人曾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
a.教育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自然发生论d.遗传决定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德国心理学家在年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3俗称视力,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
4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5.所谓指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
6.思维的表现为人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7.思维属于认识过程的阶段,在认识过程中居于地位。
8.对于引起恐怖症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通常与和关系密切。
9.品德是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10.交往中的动作交换除了有意识的动作外,还有一种十分有趣的沟通手段,通过人的体势、表情表达人的情感。11是让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体验不同情境中的感受的方法,能帮助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12.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和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13.儿童的兴趣只有在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发挥动力作用。14.自我意识就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
15.适应于某种专业活动需要和这种专业活动得以有效完成的多种能力组合便称之为。
16是生物性状的逐代传递,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机能等特性都可以一代一代地传递。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2.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的需要?
3.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包括哪些?
4.联系实际谈谈在课堂中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5.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四、论述题(10分)
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涣散是一节课失败的真正原因。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这说明了上课时学生注意听讲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将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2.c【解析】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人类特有的。3.a【解析】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4.c【解析】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主要是对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
5.b【解析】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是无意想象。6.b【解析】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7.c【解析】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8.d【解析】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9.b【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10.d【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
11.a【解析】自觉性指一个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目的,并调整和控制行动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的人,同时也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
12.c【解析】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3.d【解析】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14.c【解析】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可以通过三种人际需要,即包容的需要、支配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来加以解释。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
15.d【解析】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16.d【解析】小学儿童志向集中表现在职业志向上。
17.b【解析】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及今后的发展缺乏信心。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退缩、不合群等性格特征。
18.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19.a【解析】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四种。
20.b【解析】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题干正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言论。二、填空题。
1.冯特2024年2.知觉的整体性3.视敏度4.表象5.机械识记6.间接性7.高级核心8.不恰当的恐吓性格缺陷9.社会道德10.非言语11.角色扮演法12.物质活动交往活动13.活动14.意识15.特殊能力16.遗传。
三、简答题。
1.知觉的特性有哪些?答:(1)知觉的选择性。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2.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的需要?
答:(i)满足小学儿童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的需要。
小学儿童的需要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儿童需要的特点,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对于儿童的不合理需要,必须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加以遏制,采取的措施要果断,态度要坚决,分析要中肯,提高儿童对不合理需要的认识和养成纠正不适当行为的决心和习惯。
(2)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儿童的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发展的,其总的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因此,教师除了要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之外,还要不断地培养儿童新的需要,推动他们的身心发展朝着教育目标和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前进。
3.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包括哪些?
答: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及健康程度等)、心理特征(如需要、兴趣、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等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1)自我意识。
自我观察。②自我分析。③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
自尊感。②自信感。③成功感与失败感。(3)自我监控。
自我检查。②自我监督。③自我控制。
4.联系实际谈谈在课堂中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答:(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问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对于消极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而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5.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答:记忆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们有序而完整地统一于记忆活动中。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即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凡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称为再认。凡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则称回忆或再现。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其中,对信息的编码相当于识记过程。信息的存贮相当于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则相当于再认或回忆过程。
记忆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有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再认或回忆。识记与保持是回忆或再认的前提与基础,再认与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统一的记忆过程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
四、论述题。
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涣散是一节课失败的真正原因。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这说明了上课时学生注意听讲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将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答:(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①提高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习动机;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 试题。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遗传 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2 学习动机 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3 发展 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 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4 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 学 教 育 心 理 学 试 题。txt明骚易躲,暗贱难防。佛祖曰 你俩就是大 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育心理学 全真模拟试卷 三 小学 幼儿园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 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意志b 能力c 气质d 兴趣。2 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