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例说明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二、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三、试论避免和防止体育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四、提高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
五、如何进行赛后心理归因的训练和教育。
六、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九;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十;论述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的应用(答案一书本,答案二网上)
十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试述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十二.试述认知派的整体结构理论对动作技能获得过程的主要观点,以及掌握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
十三;什么是认知训练?请说明艾利斯在abc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合理情绪**的主要内容。
十五.试述影响人们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因素。
十六.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十。七、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谈一谈运动员比赛成功的心理条件?
十。八、结合术科的学习,谈一谈运动技能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有哪些心。
理特征?’十。
九、为什么说优秀运动员不可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二。十、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应包括哪些内容?
二。十一、赛前有哪几种心理状态?哪种最好?为什么?
二。十二、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外界干扰怎么处理?
二。十三、如何安排比赛前的模拟训练?
一.举例说明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赛前不良状态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1、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过度或者过早兴奋,情绪强烈紧张,如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心神不定,经常有恐惧、焦虑、易激、不安等消极情绪困扰。
2、赛前淡漠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或对比赛感到乏味、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体力明显下降,如反映迟钝,全身软弱无力,严重者甚至逃避比赛。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表现为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身力量,相信自己能够轻取胜利。因此,心理能量不能积极动员。
例如:注意强度下降,知觉、思维迟缓、思想漂浮、不认真进行比赛准备。
要避免赛前不良状态的发生,形成最佳竞技准备状态要做到如下几点:
1、进行长期系统的心里技能训练,并将心理机能与动作技术结合起来,适应比赛的需要。
2、进行认真、细致的赛前准备,加强赛前暗示训练。
3、进行赛前的模拟训练。
4、比赛临近时,进行整体的动作练习,加强整体概念,防止出现动作细节疑惑增强现象。
5、制定切实可行、稍低于训练水平的比赛操作目标,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定势。
6、完成赛前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比赛环境,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二、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主观原因有: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太高; 对完成动作和练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4分)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4分)
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
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3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
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
三、试论避免和防止体育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要提倡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其次,要创造俩和那更好的比赛情境,形成适当的心里定势及**导向;第三,要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管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个性,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第四,还要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观赏水平,净化比赛风气,严肃赛场纪律,严惩不到的的攻击性行为;
第五,加强赛场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另外要是使运动员和观众提高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进行必要心理卫生和防御机制的学习与教育等。
四、提高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
1)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或运动队的团体目标具体可采用目标设置法。(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具体可采用课堂常规设置法和强化法。
3)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具体可开展各种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组建运动队,及时表扬和嘉奖。(4)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或教练要关心和爱护学生,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体育教师或教练还要学会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并善于运用这些方法调节学生情绪,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五、如何进行赛后心理归因的训练和教育。
有效的归因训练对学生或运动员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和调整心理状态十分有利。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置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明确具体的目标可加强学生的个人的责任感。目标的实现可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增强控事物结果的现实感和自信心。
2增加成功的快感体验 :成功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成为达到下一个目标的动力。因此,应创造机会将学生按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使更多的人经常不断的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获得成功,但是要失去新奇感。
相反,连续的失败会导致习得性无助感、甚至绝望感的产生。3明确可控性的因素:教练员或教师应指导运动员或学生明白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并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那些可控性因素上,而忽略那些不可控的因素。
4运用努力归因,强调个人努力。应当教育学生或运动员,个人努力是提高技能水平、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这样将会产生更好的动机效果并产生更好的运动成绩。5强调个人努力。
应当教育学生或运动员,个人努力是提高技能水平、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这样将会产生更好的动机效果并产生更好的运动成绩。
6实事求是:归因应与实际相符,否则会使学生或运动员产生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等。这将不利于运动员自信心的建立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7进行积极的反馈。有研究指出,主要给予积极反馈、同时偶尔给予批评比其它反馈形式的效果好。学生或运动员失败时,要使他们感到自己虽有缺点,但仍被集体、教师或教练员所完全地接受、喜欢。
六、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在****动机培养和激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加运动活动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要求;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2)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积极评价。(5)端正对运动活动的态度。
七;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答1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主观原因有: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太高; 对完成动作和练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4分)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4分)
八;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
答(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1分)(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1分)(3)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1分)(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1分)(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2分)(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1分)
九;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以下举几种常见的例子:
1).课堂观测,通过观测学生的积极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等,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过程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如:在耐久跑训练过程中,是加大训练量还是增加训练强度,是进行力量训练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分出主次,增强对体育训练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2).课后日记的观察,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训练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训练阶段写训练日记的内容。如:
对训练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训练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教师定期查看,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清楚以便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
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即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训练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
十;论述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的应用(答案一书本,答案二网上)
答案一:一,无意注意规律(1)防止无关刺激(2)运动量适宜,防止过度疲劳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同学注意(4)充分利用语言的直观形象性。
二,有意注意规律(1)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2)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3)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4)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的能力。
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体育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加强学习目的和锻炼价值的教育,使学生的注意指向于教学的任务,保持主要教材和身体练习的有效节进行。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境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无意注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不足,调节他们的精神疲劳,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体育心理学论述题
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案例分析。2008年8月23日下午,孟关良和杨文军赢得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成功卫冕奥运会该项目冠军。这是中国皮划艇队在奥运会上赢得的第2金。2008年8月24日河南商报,北京奥运会特别报道,组合场上是搭档场下如路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句话用在孟关良,杨文军组合身上似...
体育心理学
填空 选择。1.运动心理之父是科曼。格里菲思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2.50年代末,体育运动心理学被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列入体教专业课程。1942年吴文忠 萧忠国编译了 体育心理学 3.感觉包括 要求 理解区分内外部感觉1.接受外部刺激 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如视...
体育心理学
一 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