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

发布 2022-10-17 23:20:28 阅读 9039

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

摘要:以毕生发展观的视角,关注大学生的人格优势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关注三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以积极视角解读日常生活,对人格发展进行积极赋义;(2)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评价;(3)培养积极的防御机制;(4)创建积极环境,促使积极改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消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45-01

消极心理学(pathology psychology)是一门致力于纠正人生命中存在的问题的科学。在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下,人格心理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过分关注问题人格或人格形成过程中的消极事件,强调压抑、侵犯、恐惧、愤怒、悲伤、自卑、自私和欺骗等消极人格特征[1]。人格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也围绕不同理论流派如何解释和处理消极人格特征而展开。

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美德和内在的积极力量[2]。强调人格心理学的课程设计应该围绕人的良好人格特质以及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展开。提倡以积极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个体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各种心理问题。

从而激发人自身的内在动力和品质,以帮助人获得幸福和力量[3]。

1 积极心理学关注三种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便得以形成。在24种已经提出的积极人格中,有三种人格特质倍受关注,分别是: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和乐观。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既是一种人格特质,又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因而,主观幸福感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并不完全是由生活本身的客观质量所决定。

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生活会产生明显不同的主观幸福感,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地归因方式或解释风格影响人们产生了不同的主管幸福体验反应风格。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的反应。

学者认为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对个体的内在动机、社会性发展和幸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4]。乐观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所存在的客观事物能产生一种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乐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它虽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习得性乐观”,并把这种特质运用到生活的不同层面。

因此,在人格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中突显塑造这三种积极人格特质是非常重要的。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 外壳 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格心理学 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 的观点。a.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特质流派 2.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个性 b.人格 c.气质 d.性格。3.对来自理论的 有逻辑联系的两...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 1.罗列式定义 在这类定义中,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2.综合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3.层次性定义 这类人格各方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而最高层次的特质具有统合的作用。4.适应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5.区别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