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讲义

发布 2022-10-17 13:31:28 阅读 4643

运动心理学概论。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心理。

第三章训练过程中的个体心理。

第四章竞赛过程中的个体心理。

第五章运动个性与运动选材。

第六章竞技运动的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竞技运动心理学的实践问题。

第八章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运动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

一。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 竞技运动。

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运动员的。

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目的:

a 帮助运动员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运动技能和表现运动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

b 帮助运动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付运动生涯中和运动生涯后的各种挑战。

2. 大众健身。

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

3. 体育教育。

二。竞技运动心理学的概念。

三。竞技运动的心理特点。

四。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2)关系性研究(relational study)

3)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五。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sports psychologyphys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exercise psychology

运动心理学: 心理训练与咨询运动成绩的提高。

体育心理学: 体育教学。

锻炼心理学: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六。学习内容:

运动心理学内容简介;技能学习过程分析;训练过程和竞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极其规律;恢复、调整过程;选材、诊断、竞技运动的社会心理问题。

第二节竞技运动心理学简史。

一.国外运动心理学。

1.19世纪的动作心理学:反应时概念的提出,英国的马斯克林,运动心理学的萌芽。

2.第一个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条件下):美国的特里普里特(triplett,1897)的观众效应。

3.2024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格里菲斯(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 2024年,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并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ssp)

二.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几个阶段: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在运动领域内检验与印证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应用心理学;90年代对动机问题的研究(目标设置、归因、认知—行为、目标定向);元分析;对于方**的研究,研究工具不断发展。

三.国内的发展与国际上基本同步。

1.1949—2024年,照搬苏联,准备阶段。

2.1957—2024年,我国运动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初步阶段,2024年武体与上体合编第一部《运动心理学》。

3.2024年以后的快速发展。

2024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2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四.运动心理学的科研常识。

1.科研层次。

2.科研类型。

五影响运动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因素(马启伟,1996)

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

2 运动项目的性质。

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

第二章技能学习过程

第一节身体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一身体训练对心理的影响。

1. 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影响。

2.对运动员情绪稳定性的影响。

3.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影响。

4.对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二身体训练对心理因素的依存性。

1.神经活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2. 意志品质。

3. 智能水平。

4.情绪状态。

第二节不同身体素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一速度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一 )速度素质是指。

1. 反应速度。

2. 动作速度。

3. 动作在空间的位移速度。

二) 发展速度素质的心理基础。

1. 提高判断反应能力。

2. 提高时间间隔知觉能力。

3. 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向。

二力量素质训练的心理基础。

一) 力量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力量素质是指。

二)发展力量素质的心理基础。

1. 坚强的意志。

2. 积极的情绪。

3. 高度的自信。

4. 练习的兴趣。

三。 耐力素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一) 耐力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二) 发展耐力素质的心理基础。

1. 高度的自觉性。

2. 有完成训练任务的心理定向。

3. 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4. 有持续意志努力的能力。

5.学会采用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的方法。

四灵敏素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一) 灵敏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二) 发展灵敏素质的心理基础。

1.提高反映客体的准确性。

2. 提高应变能力。

第三节掌握运动知识的心理特征。

一知识的定义。

一)知识: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

二一般知识与运动知识的关系。

一) 运动知识的结构特点。

1.存在形式的特殊性。

(1) 运动表象 : 第一信号系统。

(2) 动作概念: 第二信号系统。

2. 运动表象。

1) 定义:

2) 特征: 动觉成分与视觉成分。

(3) 信息获得途径。

(4) 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

3. 动作概念。

(1).与一般表象的差异。

一般概念的形成通常都是借助于词来完成的,而动作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及相应的运动表象。

2) 动作概念的掌握。

第四节掌握运动技能的心理分析。

一运动技能概述。

一) 运动技能与智力技能。

1.技能(skill): 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技巧是技能的高级阶段。

2.运动技能与智力技能。

(1) 运动技能(motor skill): 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

(2) 智力技能(mental skill): 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

(3) 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智力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

(4) 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时,通常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智力技能。

二) 运动技能特点分析。

1 运动者运动能力倾向分析法。

2 学习活动分析法。

3 运动作业分析法。

4 运动任务分析法。

四运动素质对运动技能形成影响的研究。

一) 身体素质。

二) 心理—运动能力(psycho—motor ability,fleishman,1984)

三) 信息加工能力。

1 加工容量; 2 加工速度。

四) 与运动活动相关的智能。

运动智商(motor intelligence quotient,mq)

五运动技能的形成。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二) 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

六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 连锁反应理论。

二)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七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

一) 练习与练习曲线。

练习(trail): 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操作过程。

练习曲线(learning curve):

二) 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1 练习进步的先快后慢。

2 练习进步的先慢后快。

3 练习进步的高原现象。

4 练习进步的起伏。

三) 高效率学习运动技能的条件。

八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

一) 迁移的产生。

二) 迁移的理论。

1 概括化理论(generalization theory)

2 共同要素说(common factor theory)

3 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

4 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三) 迁移的原则。

1 两任务的训练条件高度相似时,迁移量最大。

2 刺激相似而反应相同时,会产生正迁移。

3 刺激相似而反应不同时,会产生负迁移。

4 两任务的反应如果不同,刺激越相似,迁移就越小。

5 学习一些有关联的任务时,连续练习有助于如何进行学习。

6 对序列性相关任务进行大量练习可使顿悟(insight)发生更频繁。

7 先前任务的练习量越大,迁移量就越大。

8 理解两任务或更多任务所共同具有的一般原则,即对两任务建立认知关系之后,迁移量可能加大。

九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信息反馈与技能学习。

1 同时性信息反馈。

2 有关动作结果的反馈。

3 引导搜索的信息。

二) 示范,模仿与技能学习。

1 视觉与听觉示范比较。

2 示范与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1)示范组织方式。

2) 解码信息与演练方式。

第三章训练过程中的个体心理。

第一节运动动机。

一运动动机概述。

一)运动动机。

二)运动动机的分类。

1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 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3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4 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三)需要,诱因与动机。

1 动机的基础:需要。

差异:(1) 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处于静态时则不成为动机;

2) 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的外部原因:诱因。

除了内部的因素,有时外部的刺激,也会引起动机,从而激起某种行为。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称为诱因(incentive) 。

正诱因: 负诱因:

3、行为产生的基本心理模式。

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直接导致的,而动机可以主要由个体的需要所驱动,也可以主要由诱因所推动。一般情况下,动机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动机的理论。

一) 本能理论 (麦独孤,mcdougall)

二) 驱力理论。

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降低内部紧张。 需要和内驱力是产生动机的内部力量,目标和诱因是产生动机的外部力量。

三) 成就动机理论 (atkinson,1964)

四)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deci和ryan (1980)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任何影响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的事件都可能影响人的内部动机,而且每一事件都有两种功能: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

1 能力评价,自我决策,内部动机。

1) 事件的控制性功能。

2)外部因果性和内部因果性。

3)事件的信息性功能。

4)个人差异。

运动心理学

1979 1983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 暨国外运动心理学译文汇编文章题目。少年自我时机控制能力发展初探。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感觉信号问题。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学习心理研究。思维训练对跨栏教学效果的影响。试谈乒乓球比赛中的情绪体育学院管理的心理学问题 集中注意与植物神经机能测定的初步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场依存...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表象 事物不在面前,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2.运动知觉 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3.心理训练 指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地发挥。4.模拟训练 ...

运动心理学

一 名词解释 1.表象训练 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2.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具有固有倾向的歪曲直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直觉。3.心境 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4.运动焦虑 指运动员在训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