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点

发布 2022-10-17 12:38:28 阅读 1339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的基本结构。

1.认知。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米。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心理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个案法。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2.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1.什么叫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3.神经冲动的化学回路。

三)神经网络。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脑的结构。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

2.初级运动区。

3.言语区。

4.联合区。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

四)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1.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2.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3.行为调节系统。

第三章感觉。

一、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2.乘方定律。

二、视觉。一)视觉的传导机制与中枢机制。

1.视觉的传导机制。

2.视觉的中枢机制。

二)色觉及其理论。

1.什么是颜色。

2.色觉理论。

三)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视觉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1.视觉对比。

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3.视觉适应。

4.后像。三、听觉。

一)听觉基本现象。

1.音调。2.音响。

3.声音的掩蔽。

二)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

2.共鸣理论。

3.行波理论。

4.神经齐射理论。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二、空间知觉。

一)轮廓与图形。

1.形状的特征分析。

2.轮廓与图形。

3.图形的组成。

4.图形识别。

二)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三)深度与距离知觉。

四)方位定向。

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形式。

2.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二)运动知觉。

1.网像运动系统和头—眼运动系。

2.真正运动知觉与似动。

四、错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一、概述。一)意识的机能和作用。

二)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无意识。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1.睡眠。2.梦。

二)催眠。三)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三、注意。一)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功能一它在人类活。

动中的意义。

二)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

2.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1.脑干网状结构。

2.边缘系统。

3.大脑皮层的功能。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1.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2.资源分配理论。

第六章记忆。

一、记忆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一)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1.非定位说。

2.定位说。

3.spi理论。

二)记忆存储的生理单元。

1.突触结构。

2.突触的传递效率。

3.反响回路。

长时程增强现象。

4.核糖核酸(rna)

5.脑内代谢物和记忆。

三、遗忘与记忆的保持。

一)遗忘。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引起遗忘的原因。

二)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记忆效率。

1.及时复习。

2.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

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四、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

2.保持时间不同。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

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

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

第七章思维。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2.比较。3.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二、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1.什么是表象。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脑机制。

4.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二)想象。1.什么是想象。

2.想象的功能。

3.想象的综合过程。

三、概念与推理。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三)策略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四)推理。1.三段论推理。

2.线性推理。

3.条件推理。

四、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1.算法。2.启发法。

1)手段—目的分析。

2)逆向搜索。

3)爬山法。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情景。

2.动机与情绪。

3.定势。4.功能固着与变通。

五)创造性思维。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第八章语言。

一、语言的特征与结构。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

2.结构性。

3.意义性。

4.社会性与个体性。

二)语言的结构与表征。

1.语言的结构。

2.语言的表征。

二、语言活动的脑机制。

一)脑的语言功能。

1.布洛卡区。

2.威尔尼克区。

3.角回。二)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三、语言的感知与理解。

一)语言的感知。

1.口语的感知。

2.书面语言的感知。

二)语言的理解。

1.什么叫语言理解。

2.语言理解的水平。

3.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第九章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功能。

1.什么是动机。

2.动机的功能。

二)需要。1.什么是需要。

2.需要的结构。

三)动机和工作效率。

1.动机强度。

2.耶基斯—多得森法则。

二、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待价值理论。

二)归因理论。

三)自我决定理论。

四)自我功效理论。

五)成就目标理论。

三、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1.饥饿。2.渴。

3.性。4.睡眠。

二)社会性动机。

1.兴趣。2.成就动机。

3.权力动机。

4.交往动机。

四、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

一)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1.什么叫冲突。

2.冲突的种类。

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1.挫折。2.挫折情境的形成。

3.挫折反应。

4.增强挫折承受力。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情感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三)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

2.适应作用。

3.信号作用。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1.前额皮层。

2.杏仁核。

3.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4.网状结构。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1.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2.情绪与分泌系统。

3.情绪和躯体神经系统。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四、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理论。

二)康南的丘脑学说。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五、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1.具体情绪的调节。

2.唤醒水平的调节。

3.情绪成分的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凋节。

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1.生理调节。

2.情绪体验调节。

3.行为调节。

4.认知调节。

5.人际调节。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第十一章技能。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1.认知—定向阶段。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二、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一)练习曲线。

二)练习进程的特点。

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2.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

3.练习进程的不均匀性。

4.练习中的个别差异。

三)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1.确定练习的目标。

2.灵活地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知道练习的结果。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三、技能的相互作用——技能的迁移。

一)正迁移。

二)负迁移。

第十二章能力。

一、能力及其结构。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的结构。

1.双因素说。

2.多因素说。

3.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4.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智力测验。

一)什么是一个可信、有效的心理测验。

1.信度。2.效度。

二)智力测验的发展。

1.斯坦福—比奈量表与“比率智商”

2.韦氏智力量表与“离差智商”

三、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先天累质。

二)环境和教育。

三)实践因素。

第十三章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气质和性格。

二、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3.现代特质理论。

二)类型理论。

1.单一类型理论。

2.对立类型理论。

3.多元类型理论。

三)整合理论。

三、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二)冲动与沉思。

三)同时性与继时性。

四、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式测验。

二)投射测验。

三)情境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五、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学校教育因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

七)自我调控因素。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核办法。一 课程名称 心理学。二 考核方式 撰写。三 题目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四 写作要求。一 依据课堂分享的内容,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 二 可在所给题目下,直接写作 也可以在所给题目的规定下,附加考生自己拟定的二级题目,以明确 讨论的具体方向。三 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论述。四 ...

心理学考试

一 填空。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想象 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4 情绪 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它经常与本能需要有关,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心理学考试A

固原师专2006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 名题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学。2 知觉。3 记忆。4 思维。5 动机。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和。2 神经元由和轴突三部分构成。3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4 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