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1、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源于哲学与生理学2023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科学心理学)的标志。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 (2)、参与观察法2、调查法 3、档案法 4、个案法 5、实验法。
3、心理现象产生过程:?
1、感觉通路 2、运动通路 3、脑的低级中枢 4、大脑。
4、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脑的基本任务就是产生神经的、肌肉的和腺体的反应。构成脑的基本成分是神经细胞,既神经元,它们产生思想、感情和行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5、大脑皮层分支:主要分为:额叶(与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活动有关)、顶叶(与控制躯体的感觉有关)、枕叶(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听觉、语言、情绪、等情绪有关)
人类的大脑皮层有感觉区、运动区、“哑”区三种一般类型的区。
6、胼胝体的功能:两个大脑半球通过一种特殊的组织而连接在一起,这种组织称为胼胝体,它包含许多从大脑一边半球到另一边半球的轴突纤维。个体的“说话”半球与“知觉”半球基本上是通过胼胝体来互相联系的。
传入信息几乎自动地迅速传到另一侧半球,所以,一侧半球获得某种信息,它通常能够立即与另一侧半球共享这种信息。
1、心理年龄的概念: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
2、儿童的主导活动的表现:儿童的主导活动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导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导。由于主导活动起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两方面。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主要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转向重视伙伴关系。
(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有以下7个变化:1、感觉方面:
儿童的感受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自觉方面:儿童的知觉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但儿童自觉组织和支配自己的知觉的能力还很差,还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精神的分析和综合。
3、注意方面:儿童的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发展迅速发展迅速,有意注意由被动变为主动,注意的内容由具体直观发展到抽象概括。4、记忆方面: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儿童记忆容量较大,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而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5、思维方面:
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6、想象方面:
儿童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增长,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7、语言方面:儿童的词汇增加很快,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
4、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表现:?1、认知发展。2、情感发展。3意志发展。4、自我意识发展。5、同伴关系发展。6、道德判断的发展
4、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的特征:不平衡、不稳定、不和谐。
5、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使得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会产生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1、心理上**感与幼稚性之间的矛盾幼稚性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水平较低,思想方式仍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人格特点缺乏稳定的情绪体验。
2、心理断奶与依赖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需要交流的矛盾。4、勇敢和却懦之间的矛盾。5自以为是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
6、否定童年有眷恋童年之间的矛盾。
6、感觉的概念: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闻到气味、尝到滋味、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
还有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状况,如感到疼、痒、胀、麻等等。感觉是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器官接受外来信息为依据的,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多种感觉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知觉多半是各种感觉的统合,并且包括着当时的心情、期盼以及过去的经验与学得的知识。
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是才能引起感觉,太弱的刺激人们常常感觉不到。
绝对感受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说需要的刺激量越大,则感受性越大。绝对感受性低意味着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用公式表现为:e=1/r在公式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8、后像的概念:(名词解释)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
9、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10、刻板的概念:(名词解释)刻板印象是指对社会的各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能潜藏于人的意识之中。
比如,人们普遍认为东北人身材高大,豪爽直率,江浙人聪明伶俐、善于随机应变。这些就是刻板印象。
11、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含义: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以刺激并不都反映出来,而只对其中少数刺激进行反映。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并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因素: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影响。a、客观条件:对象和背景本身的特点;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运动和变化。
b、主观条件:一般来说,人总是把那些与自己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活动目的和任务相联系的刺激作为对象,把其他的刺激作为背景。人的知觉选择性,就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辨别和确认出来的规律,这对于直观教学、军事、伪装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通过长期联系和经验积累,不仅可以提高对某一类对象的知觉分辨能力,而且这种知觉选择能力还可以迁移到其他的知觉辨认任务上。2、知觉的整体性:含义:
知觉是一个主动加工处理感觉信息的过程。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不完整的情况下时,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自己的知觉仍然保持完整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组成部分的排列特点;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观因素:
主要是人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事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赋予它确定的含义,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从而把它标志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当客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其物理特性发生的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能否保持知觉的恒常性,受限于一定范围内客观刺激物模式的变化。
人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的恒常性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意识的概念意识指个体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身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首先,意识是一种觉知。其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最后,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水平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又不同于意识。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 生理运动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可能出现变化。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2 保持功能3整合功能4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看)
大题。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利用其积极作用,消除其不利作用。1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有新异性。首先,教学方法方式新颖多样教师在教学方法方式上要避免单调呆板,争取多样化。
例如,讲课时语言要生动,抑扬顿挫,并伴以手势活动,重点的地方可以讲慢一点,甚至重复一下,提高音量,还可以停顿一下,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其次教学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有逻辑性教学内容丰富,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教学一般能吸引学生的注意。2消除干扰性的无关刺激,避免分散注意要避免各种无关刺激对课堂的干扰,防止学生分心。
例如,校园环境要安静整洁,教室不宜有过多的装饰和张贴等。(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教师要经常性地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习任务,经常向学生提出进一步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2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了解每一门课程的具体目的,与自己的升学就业联系起来,以激发学习的间接兴趣。
3锻炼意志让学生学会不断提醒自己,强制自己坚持学习,完成任务,锻炼意志,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4采用启发式教学如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三)运用两种注意转化规律来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使教学活动既能成为学生心驰神往,乐而为之的事,又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的概念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类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类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1完形学派的学习理论 1912 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彼此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观察学习(含义)班杜拉指出,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1观察学习的类型其一,直接的观察学习,其二,抽象性观察学习,其三,创造性观察。
2观察学习的过程其一,注意过程,其二,保持过程,其三,复制过程,其四,动机过程。
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记忆表象表象是头脑里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例如,看电影时某个感人至深的镜头,在一段时间内会记忆犹新。这类存在于头脑中的事物形象就是表象。
由于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不同,可以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运动表象等不同类型。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3个特点:其一,记忆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
其二,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其三,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记忆环节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或遗忘,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
遗忘的含义 (看)遗忘是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再现,它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过程的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最快,之后逐渐减慢,最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
生理心理学重点范围
绪论。脑的解剖 前脑核团 研究方法。中枢神经 神经元的电活动。神经胶质细胞有哪些和功能。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与什么离子有关 睡眠的生理心理。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特点以及递质。快速眼动睡眠的特点。觉醒相关的递质 5种,与脑区 记忆的生理心理。顺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陈述性记忆相关的脑区 证据 ltp的递质...
心理学范围整理
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的互相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 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代替强化是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这是一种间接地强化形式。学习动机是指推动 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
心理学复习范围
题型 单选 10题,20分。填空 10题,10分。判断 10题,10分。简答 5题,每题6分,30分。论述 2题,每题15分,30分。前四次未画重点,第五课所画重点内容。第一题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 研究对象 无意识 研究手段 自由联想,分析梦境。第二题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 华生 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