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9:22:28 阅读 5881

一。单选:

1.心理学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客观性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从人的外部活动的客观事实出发。

4.(客观性原则)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原则。

5.(发展性原则)是坚持发展的观点,这是辨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中的重要原则。

6.(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者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7.(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地创设条件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8.(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

9.(心理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订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品质的方法。

10.(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11.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

12.(脑干)叫做生命中枢。

13.小脑的功能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14.(丘脑)是神经通路的”中转站”.

15.(海马)对记忆保存极为重要。

16.视觉中枢在(枕叶)

17.听觉中枢在(颞叶)

18.(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1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0.(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21.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机构叫做(反射弧).

22.(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声响等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止渴。

23.(第二信号系统)由词和与员作为条件刺激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虎色变。

2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25.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

26.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叫(负诱导).

27.(知觉)是在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28.空间知觉是物体的大小,形状,远近,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在脑中的反映。

29.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0.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31.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32.似动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是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一种现象。

33.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

34.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

35.(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量的限度,也称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

36.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37.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38.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这个差别量叫做(差别感受性)

39.(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波动。

40.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只指(感觉适应).

41.(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起伏波动的现象。

42.(感觉的相互作用)是各种不同分析器之间的互相影响而产生的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

43.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44.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但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45.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稳定或不变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或常性).

46.(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感知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47.(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他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48.观察有时也称为(思维的知觉).

49.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50.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

51.以作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

52.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53.(识记)是通过反复感知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54.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端)

55.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努力,也没有运用任何专门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

56.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有意识记)

57.(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

58.(意义识记)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种识记。

59.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就是(保持)

60.信息容量约为(7_+个意义单位)

61.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可以被识别出来,这就是(再认).

62.根据与要把经历过的事物独立地在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回忆)

63.(记忆的敏感性)是指接受知识经验的速度,既在大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速度。

64.(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识记的知识经验能否及时提取,灵活运用。

65.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66.(低度学习)即识记达不到背诵的水平。

67.(中度学习)即识记后刚能达到背诵的水平。

68.(动作思维)是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69.(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思想形象化,或者建立一个新的形象体系。

70.(逻辑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也称理论思维。

71.(创造思维)是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思维方式。

72.(对内思维)是元认知,也可以说是(元思维)

73.(元认知)是指对头脑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和调控。

74.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75.(分析)是在人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

74.(综合)是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成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

75.(抽象)是人脑里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

76.(概括)是在人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若干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77.(具体化)是指在人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78.(系统化)是指在人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整理成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

79.(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辨证地思考问题。

80.(思维的深刻性)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内部本质,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大问题,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81.(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人在思维活动中能主动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82.(思维的灵敏性)也叫流畅性,是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快速地在较短时间内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83.(思维的逻辑性)也叫条理性,指人在思维过程中必须前后连贯,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84.(创造性思维)是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思维方式。

85.(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86.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叫(无意想象).

87.根据某种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

88.(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89.(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90.(幻想)是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

91.(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

92.(空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和不能实现的幻想。

93.(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94.(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5.(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人们清晰地觉察到的事物的数量。

96.(注意的稳定性)指在较长时间内,人们把注意保持集中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

97.(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98.(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99.(生理性动机)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动机。

100.(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动机。

101.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叫做(主导性危机)

102.其他动机退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或很少起作用的叫做(辅助性动机)

103.(近景性动机)与具体活动本身联系,持续作用的时间比较短。

104.(远景性动机)常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持续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105.(马斯洛)有(需要层次理论)

106.(强化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则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强。

107.(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08.(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09.(i型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110.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111.(ⅱ型惩罚)是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112.在选择强化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

113.(归因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

114.(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115.(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