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9:18:28 阅读 3633

教育心理学课件整理。

课程学习目标。

1、能够识记和理解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各类学习的基本条件,掌握个体学习的一般规律。

2、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教育活动和设计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能够解释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从学科范畴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2、从学科作用看,它是一门理论性应用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情境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描述教育教学主体的心理活动。

2、揭示教育教学主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3、创造和提供教育教学的方法指导。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概论:学科本身的说明。

2、学习心理:学习的类型、过程、条件。

3、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因材施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欧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024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关)。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主要研究学习心理,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主。

3、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在认知学派影响下,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关于学习类型、条件和过程的研究结果获得广泛认同。

4、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学派融合,与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十月革命前的教育心理学。

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去解释学校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2、十月革命后的教育心理学。

重在发展理论,以活动和文化发展解释学习。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解放前以翻译西方教育心理学著作为主。

世纪50年代以吸收学习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主。

3、改革开放以后以学习西方教育心理学为主,并开始进行自己的独立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背景。

三、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人物知晓。赫尔巴特、桑代克、布鲁纳、维果斯基、加涅、奥苏贝尔、维特洛克。

第二章学习理论。

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三个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幼儿学习的特点。

3、能够陈述学习的一般过程。

4、能够区分不同的学习类型。

5、能够比较各种学习理论的异同。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1、学习的定义。

1)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内部心理倾向的持久变化。

变化是持久的。

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2)由此,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具有的活动,是一种适应行为。

2、人类的学习。

1)获得的经验包括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

2)以语言为中介。

3)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

3、学生的学习。

1)以间接经验为主。

2)有他人的指导。

3)有计划、有结构,是一个高效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学习。

—3岁儿童的学习。

1)条件反射的建立。

2)模仿。3)图式建构。

2、幼儿的学习。

1)观察模仿。

2)操作学习。

3)语言接受。

3、幼儿学习的特点。

1)以好奇和直接兴趣为基本动机。

2)学习具有无意性和内隐性。

3)学习具有经验性和体验性。

4)学习具有直观形象性。

5)学习对环境具有极大依赖性。

6)学习具有个别差异性。

三、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2、根据学习的层次分类。

1)连锁学习: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的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的学习。

2)辨别学习。

3)概念学习。

4)规则或原理学习。

5)问题解决(创造)

3、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4、根据学习结果分类。

1)认知领域的学习: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2)动作领域的学习。

3)情感领域的学习:态度、品德、价值观。

三、学习的过程。

1、中国古代的学习阶段划分。

1)闻、见、知、行——荀子。

2)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庸》

3)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2、古代欧洲的学习过程阶段划分。

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3、信息加工的学习阶段划分。

1)简化模型。

a:产生注意b: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原有知识。

c:找出新信息中的内在联系 d:新旧知识发生联系e: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2)复杂模型。

学习的内部过程。

1)通过接受器接受刺激。

2)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

3)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短时记忆中储存。

4)通过复述在短时记忆(stm)中保持信息。

5)为了在长时记忆(ltm)中保存而对信息进行意义编码。

6)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

7)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

8)学习结果表现于学者的环境中。

9)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

4、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

第二节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观。

1、基本观点。

1)学习是经验引起的可观察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连接的形成。

3)影响学习的主要条件是外部的强化。

4)行为主义不考虑学习者内部的结构或者变化。

2、主要概念。

1)泛化:对相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2)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3)消退:学会的反应如果得不到强化会渐渐消失。

4)强化:行为得以加强的过程。

5)惩罚: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6)正强化:在某一行为后通过呈现令人满意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

7)负强化:在某一行为后通过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

8)正惩罚:指在某一行为后出现令人厌恶的刺激以抑制或减少好行为的过程。

9)负惩罚:移除某一令人满意的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的过程。

3、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比较。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理论。

1)前因: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件。可以设置前因以引发行为的发生。

2)行为后果:行为发生后所获得的刺激,可以区分为强化物与惩罚物。

3)强化程序:连续强化、定时强化、不定时强化、定比强化、不定比强化,可以根据个体的。

学习特征,适时合理地安排强化。

5、行为主义学习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行为塑造:小步骤呈现教学内容、学习者积极应答、及时反馈。

2)程序教学:直线式和分岔式教材。

3)相倚行为契约:行为目标技术的应用。

4)凯勒计划:掌握学习、个人化教学系统。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什么是建构。

1)为了某种目的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成某种结构的过程。

2)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相互作用,形成、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知识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不能直接从环境中获得而是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活动论: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活动使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的过程才是学习。

3、当代建构主义的不同观点。

1)激进建构主义。

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无法知道的,知道的只是我们的经验;

所以我们不去追求经验与客体的一致,为了适应环境不断扩展自己的经验;

经验是认识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忽视学习的社会性。

2)社会建构主义。

知识不仅通过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且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个体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途径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学习不仅是对外部信息的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过程;

新的外部经验因原有知识而获得意义,原有经验因新经验的加入而被调整或改造。

4、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控制论系统观: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反省型参与者而且是一个观察者;

个体不仅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反馈,其中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反省。

2)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会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变化;

虽然知识可以用语言符号表示,但它不是一种实体,对同一知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

3)学习观: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

新旧经验包含了物理经验和社会文化经验等多种类型。

4)师生观:

学生是带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走进教室的;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对于一个学习群体,差异便成为学习的资源之一;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领者。

5)教学观;

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教学的中心;

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或合作建构的能力;

教师应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请你思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本质是什么,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不足是什么?

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

1)学习的交互作用。

2)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三类:环境、个体的信念系统、个体行为。

2、观察学习。

1)观察学习的意义:

人类的学习基本有两种途径,角色扮演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动手做和体验行为结果的过程中学习被称为角色扮演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被称为替代性学习,也叫做观察学习。

人类个体不可能通过亲自体验学习各种行为或知识,因而观察学习成为人类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观察学习的要素:

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产生行为、愿意重复行为;

3)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观察者本人、被观察者、观察者的预期、强化。

4)观察学习中的强化类型: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四、认知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

1.学习的本质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引起的认知结构的改变;

2.学习的条件包括环境刺激和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