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8:42:28 阅读 7751

1、社会认知理论。

答案:社会认知理论是班杜拉创立的,是强调信念、自我知觉和期望等认知因素的社会学习理论。

2、角色扮演学习。

答案:角色扮演学习是指在动手做和体验行动结果的过程中学习。

3、替代性学习。

答案: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

4、观察学习。

答案:所谓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而学习。

5、间接强化。

答案: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为看到他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受到鼓励并模仿其行为。

6、建构主义的理论。

答案:建构主义是一种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并且理解信息意义的观点。

二、填空题:

1是指观察者正确重复了行为就直接给予强化。

答案:直接强化。

2是指由于重复行为而使得观察者自我价值观和兴趣得到提升。

答案:自我强化。

三、选择题:

1、建构主义下列哪一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a)客观存在的 (b)每个人不一样的 (c)不可知的 (d)不可捉摸的。

答案:b四:论述题:

1、论述研究性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收集资料、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

一般说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成分:

(1)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

(2)收集数据来验证假设;

(3)得出结论;

(4)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过程本身,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评性地思考。当然,教师必须做好准备、组织、和监控工作,保证每个学生参与。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真实问题,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基于问题的学习,也侧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更加注重提供真实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合作解决。

一般说来,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步骤如下:

(1)引导学生了解问题;

(2)组织学生学习;

(3)协助学生的独立调查和小组调查;

(4)形成假设并且互相交流;

(5)分析和评估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论述合作学习。

答案:(1)合作的实质。

合作学习是由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并且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2)创设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使得合作学习小组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注意:

(一)面对面的互动,学生围坐,面对面交流;

(二)良性的内部依赖,让学生体会自己需要帮助;

(三)各个成员的职责。开始共同合作,最终独立完成,各个人要承担职责;

(四)合作技能。发动所有人参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达成共识;

(五)成员监控。小组成员要监控活动和人际关系。

合作性小组的规模取决于学习任务。练习、复习――4至6人;讨论、解决问题或者计算机操作――2人至4人为宜。

研究发现,学生越能清晰深入地向组内成员解释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越好。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分配角色,让学生轮流承担不同角色。小组的任务不仅是扮演角色,还在于通过扮演角色来促进小组学习。

(3)合作学习的三种方式。

拼图式教学。

拼图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早期形式。拼图式教学是指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负责一部分学习材料,然后向其他成员讲解。

近来,发展了第二代拼图式教学。各个小组承担同样任务的成员组织成“专家小组”。专家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材料的意义和计划教学过程;然后回到小组讲解;最后教师编制一个测验,把成员得分作为小组成绩。

相互提问。相互提问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指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相互提问学习内容并且回答。为了促进学生提问,教师在学生学完材料或者上完课后,提供一类提示卡片,以便相互提问并交流答案。

脚本化合作。

脚本化合作是两个学生轮流承担总结学习内容和评论总结的任务。

3、论述教学对话。

答案:教学对话是指学生通过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互动而学习。

教学对话属于教学范畴,目的在于促进学习;教学对话有别于传统的授课、讨论,在教学对话中,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对话来建构自己的理解。

有效的教学对话分为“教学”与“对话”两个部分。教学部分的步骤是:

(1)确定对话主题,教师选择一个主题并制定一个总体计划;

(2)激活和使用背景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并穿插讲解;

(3)直接教学。必要时,直接传授技能或者概念。

(4)运用各种启发技巧引导学生表达。

(5)鼓励学生寻找论据。

在对话的部分,教师应该注意:

(1)少提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2)肯定学生的贡献;

(3)承前启后的对话;

(4)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氛围,同时控制挑战性的程度;保证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5)鼓励全体参与。

4、论述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

答案:认知师徒法,是指新手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是借鉴实践领域中许多**带徒弟的成功经验,企图把它移植到教育领域来。

认知师徒法有多种模式,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观察专家的(通常是教师的)示范;

(2)学生获得外部支持;

(3)学生接受概念性支撑,支撑会随胜任而减少;

(4)学生学会表达他们的知识;

(5)学生反思自己的进步;

(6)学生尝试以新的方式应用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之中运用认知师徒教学法,互惠教学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互惠教学,是在示范的基础上,传授阅读理解策略的一种方法。研究指出了互惠教学的三条指导原则:

(1)逐渐转变。从教师控制到学生承担责任的转变要慢;

(2)教学任务要与学生能力匹配;

(3)评估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思维,了解并给予指导。

一、概念解释:

1、陈述性知识。

答案: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事实、定义、程序以及规则是什么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

答案:程序性知识是知道如何行动的知识。

3、表象。答案:表象是对事物知觉特性进行保存的一种表征形式。

4、图式。答案: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个综合单位,图式之中包括命题、表象和线形排序这三种表征形式。

二、填空题:

1、陈述性知识又可以区分为命题、表象和图式。

答案:线形序列。

2主要是以命题的方式在人脑之中表征的。

答案:意义。

3、线形序列是对所作的表征形式。

答案:系列性信息。

三、选择题:

1、关于规则、步骤或方法是什么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技能性知识。

答案:a四:论述题:

1、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图式的教学:

答案: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图式,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 给各种记忆提供支持。

在图式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记忆负担是很重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里的工作记忆里,总是有两个以上的实例,以便考察、比较。因此,任何减轻工作记忆负担的事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式。

教师可以先后或者相继呈现图式的实例,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

(2)选择在无关特征方面广为变化的实例。

无关特征广为变化,使得学生理解正确。

(3)让学生自己提出范畴的样例。

比较实例,有助于图式形成。让学生自己举例,可以看出对不对。

学生最初形成的图式,往往不够精确,需要教师帮助改进。促进学生图式改进的主要方式是选择和安排好图式的反例。比如,同时呈现图式的正、反例证;选择匹配的反例;创设不一致的事件等等。

2、如何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教学?

答案:(1)掌握子技能或前提技能。

从需要传授的技能中分解出它的子技能,从这些子技能中再次分解出它们的子技能。例如,可以将代数看作微积分的子技能,而算术又是代数的子技能,基本的计算技能又是算术的子技能。而成功的教学设计,关键在于确定这类子技能的层级,教学的宗旨就是分别传授这些层次中的各种子技能。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学会必要的前提知识,并为掌握新的复杂的技能提供所需的子技能。

(2)促进组合

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将一些小程序合成为大程序。在实现技能程序化的联系阶段中,为形成大的产生式,促进组合的产生,教师必须使两个小的产生式能在工作记忆中同时或连续地处于激活状态。在帮助学生将基本的技能合成起来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提供适时的反馈。

或利用计算机来提供反馈,将有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使错误成为业已编辑好的基本技能中一个自动化的成分。

(3)促进程序化。

为促进学生实现整个技能的自动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练习整个程序中所含的一系列产生式步骤,而不是单独练习部分的产生式。随着一次次成功地执行这种动作序列,整个程序中各个步骤的联系也会更多地依靠前后步骤的匹配,而非有意识的思考或搜索。不过,技能越是趋于程序化,学生对下一步骤的执行就越是充满自信,用语言来清楚表达自己知道该做什么的能力也越会减弱。

一、概念解释:

1、问题解决。

答案:问题解决是实现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顺利过渡。

2、算法。答案:算法是一种逐步达到目标的方法,它通常与特殊领域的知识相关联。

3、启发式法。

答案:启发式法是指当问题比较模糊并且没有明显的算法,只能借助经验时的一种解题方法。启发式法之中,包括了:手段-目的分析法;后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4、手段-目的分析法。

答案:手段-目的分析法是首先明确问题解决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所在,然后再设立各种子目标去克服困难与障碍。

5、类比法。

答案:类比法把当前的问题同一些与之结构相似、内容不同的问题进行类比,或者在两者之间进行某种形式的比喻,以揭示两种问题的相通之处。

二、填空题:

1、问题是遇到且无现成可回忆的经验来解决的一种情境。

答案:首次。

2、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有:算法和。

答案:启发式法。

3、后推法首先对问题解决的目标进行界定,然后以此目标逐步向后推,答案:为起点。

4、简化法要求问题解决者着重关注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而其它一些次要信息。

答案:忽略。

三、选择题:

1、下列哪种方法是具体领域中解决问题的特有策略。

(a)算法 (b)启发式 (c)后推法 (d)前推法。

答案:a四: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专家与新手的差异的根源,在于他们的知识结构、自动化技能和策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应该从此着手。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观念性知识。这类知识可以影响对问题的表征及搜索解决方案的过程。教师可以参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概念的阐述,应该清晰。

其次,可以采用一些学习方法。例如,运用出声思维法,向学生示范某些方法,以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二、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要能够敏捷地解答学科问题,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而且应该达到自动化程度。这样才可能腾出精力解决问题。在帮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确定哪些技能是解决该领域的一般问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个可以通过查看教学大纲,访谈专家、教师而了解。

(2)促进这些基本技能的自动化。在具体的操作上,应该:

第一,可以把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分别掌握它们;

第二,促进子技能的组合;

第三,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自动化。

三、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在具体的学科中,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对该领域经常碰到的问题和常用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不同策略各自适应的一般性情境。此外,运用元认知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元认知法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的问题不断总结,并**可行的解决方法。由于不断反省总结,学生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