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电子教案

发布 2022-10-16 14:59:28 阅读 3964

4.情绪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4.1 情绪障碍概述。

4.1.1情绪障碍的定义。

情绪障碍泛指儿童或青少年持续性的表现外向性的攻击、反抗、冲动、过动等行为,内向性的退缩、畏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它精神疾病等问题,以致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者。

情绪障碍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其它持续性的情绪或行为问题者。

情绪障碍的出现率。

1.美国官方的保守估计(1955~1980),严重情绪障碍的学生约有2%,其后修订为约1.2%~2%(the mid-1980s)。

2.美国人口调查的资料(population surveys)估计情绪障碍学生的人口约3~6%,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kauffman,1993)。

性别比率与差异。

情绪障碍的性别比率,呈现男生多于女生的倾向,自闭症的男/女比例为4比1,情绪障碍的男/女比率约在6比1至9比1之间 (coleman,1996)。

情绪障碍的相关发生率。

依其界定,并从教师、同侪和学生本身的调查,估计约有10%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有情绪障碍的问题。

2.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1990)的调查研究发现介于17~22%的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情绪与行为困难的处理。保守估计也有12%的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有此问题,而其中情况较严重者亦占了约12%的半数人数。

从相关研究数据作一个合理的推估,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情绪障碍学生应在6~10%之间。

4.1.2情绪障碍的特征与特质。

情绪障碍特征。

1.脱离常态。

2.持续性的发生。

3.发生在两种以上的场合。

4.妨碍学习和日常适应功能:情绪与行为的反应,严重干扰正常课业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冲突或不良,社会与生活适应有明显的困难。

5.普通教育的辅导未见具体成效。

6.排除因素: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1)非起因于智力缺陷、感官或健康因素所直接造成;(2)亦非因压力环境或压力事件所引起的暂时性情绪与行为困难。

情绪障碍者的身心特质。

情绪与行为有障碍的儿童常无法用社会所预期的或允许的方法来解决困难,可能就会情绪紧张、焦虑、担忧,有的变得退缩、害羞、不合群、拒绝上学,有些则产生生理上的症状,如头痛、头晕、昏倒、胃痛等;另外有些人会采用反抗、逃学、打架、说谎等方法。

这类儿童由于心理与社会功能发生障碍,常常会在行为和情绪上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讯号:

1.不诚实。

2.懒散。3.退缩。

4.疲乏。5.缺席。

6.过度向**表同。

7.过度向团体表同。

8.不尊重权威。

9.破坏公物。

10.残酷。

11.情绪不成熟。

12.社交的困难。

13.过度的不满足。

14.不能面对现实。

15.学习困难。

16.不专注与过动。

4.2 情绪障碍的成因。

内在因素:1.生理、病理因素:如脑伤、遗传、脑部功能失调等。

2.心理因素:如低自尊、精神异常、道德意识薄弱等。

3.智力因素:如低智力、阅读、学习困难或其它能力低弱者等。

外在因素:1.社会因素:如贫穷、社会阶层、种族、性别。

2.家庭因素:身体发展史、**待、父母教养不良、兄弟姊妹的争斗等。

3.意外事件或环境中的事故:如亲人死亡、父母分离、亲人的疾病或残障等。

4.学校因素:如升学压力、管教不当、教育环境不适当等。

5.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电视、电影、广告、新闻**的不良报导或示范,抑或不当娱乐场所的影响等。

生理因素:1.遗传:研究中发现有些精神疾病与遗传有较大关联。

2.生化因子:生化学的研究发现:

1)躁郁症与纳电解质有关联。

2)情感性精神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及脑下垂体、荷尔蒙的变化有关。

3)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介质传导功能失调、变异,可能导玫情绪/行为的障碍。

家庭因素:低set、破碎家庭、单亲、管教态度不一致、严苛、放纵、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均较易导致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学校因素:1.学生学业成绩低落、低成就。

2.低iq,无法跟上学习进度。

3.升学压力,过度强调成绩,忽略其它方面的教育价值。

4.教师的管教态度不当。

5.同伴不良行为的相互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价值与标准的冲突。

2.大众传播**的不良影响。

3.帮派、亚文化、小区同伴、小团体的影响。

4.社会阶级、种族歧视或冲突的因素。

5.伦理观或道德意识的淡薄。

其它原因:不明原因。

4.3 导致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

1. 生理因素。

由生理因素**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讨论遗传因素、生化/神经因素、营养学及气质因素等方面。

2. 遗传因素。

由遗传基因论点观之,儿童本身的许多特质系遗传自父母家族。

3. 生化/神经因素。

包含脑伤、脑神经功能失调或新陈代谢失调等问题。

4. 营养因素。

因食物而导致情绪及行为障碍的论点,尚未获得证实。

5. 环境因素。

管教方式:面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若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严苛、暴戾或放任,易使儿童养成说谎、退怯、焦躁、反抗、残酷、攻击、不负责或违规等负面行为。

家庭气氛:家庭中父母亲的相处气氛,是处于和谐或暴戾,将影响儿童的态度及情绪行为的发展型态。

亲子互动:父母亲与孩子互动的质与量,影响儿童社会技能的学习。父母若忽略与婴幼儿及儿童保持适当的互动关系,未能常给予微笑、关注、或对话,对其长大后的情绪行为发展,易偏负面方向。

学校因素:学习成就水平:当成功预期高,却遭遇严重失败时,最易形成情绪困扰。

管教方式:学校教育措施和教师的管教态度、期望与方式等,如缺乏关爱、不当体罚、过于严苛或放任,易导致师生冲突及同侪冲突,亦将直接或间接地促使学生异常行为的产生。

升学压力:忽略其它教育价值,只过度强调智育成绩及学业竞争,易导致师生的压力,延伸许多负面价值与行为。

4.4 情绪障碍学生的鉴定。

4.4.1情绪障碍的鉴定基准。

1. 行为或情绪显著异于其同年龄或社会文化之常态者,得参考精神科医师之诊断认定之。

2. 除在学校外,至少在其它一个情境中显现适应困难者。

3. 在学业、社会、人际、生活等适应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辅导无显著成效者。

4.4.2情绪障碍的鉴定流程与程序。

情绪障碍鉴定流程:

1)转介。第一阶段转介包括两个主要**,一是全校性的筛选工作,二是由教师或家长由于学生出现的适应问题而提出转介。

2)转介前的介入。

由合格的辅导教师、心理师或医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个别化之辅导策略,包括个别的谘商或团体谘商、或医院所提供的药物或心理**。

3)筛选。筛选的工作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客观的了解问题的类型与严重的程度,利用检核表、或简式评量工具;二是利用访问或数据审查等方式,进行可能干扰因素的排除。

4)鉴定。经过筛选所选出的疑似严重情绪障碍学生,应该进行个别化的评量与诊断,评量的重点在行为或情绪异常。

4.5 情绪障碍学生的评量工具。

严重情绪障碍学生的行为或情绪的评量工具包括有人格测验、生活困扰量表、行为评量表、社交计量表、或是某些特定特质或症状之评量表。

4.6情绪障碍学生的安置。

4.6.1 台湾地区情绪障碍儿童安置方式。

依学生的**、教育及服务需求,可分别安置在下列的环境,并定期评估及调整安置方式:

1医院:医院的**及相关教育服务。

2.特殊学校:住宿通勤。

3.自足式特殊班。

4.资源班。

5.普通班及咨询服务。

4.6.2美国在情绪障碍安置的**。

1.情绪障碍学生得到处理时的年纪常较大,问题也呈现了较严重性的情形。

2. 情绪障碍的学生约有14%安置于普通班,30%安置于资源班,36%安置在隔离的特殊班,20%安置特殊学校或住宿式机构。

3.约有20%的情绪障碍学生安置在特殊学校、住宿式机构或医院(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1)。

4. 有关的研究颢示,情绪障碍的学生也可以回归到较少限制的环境,只是需要相当的努力,并给予高度的关注和一对一的教育辅导,才易成功。

5. 大都数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情绪障碍学生,年龄范围在12-17岁之间。

4.6.3情绪障碍学生安置的比较。

4.6.4情绪障碍儿童处置策略与原则。

1. 处置策略。

结构化教室策略。

生态系统策略。

机构间合作策略。

2. 处置流程。

功能性行为评估。

功能分析评量。

4.7 情绪障碍学生的处理计划。

情绪障碍学生的处理计划,应从短期处理、中期处理、长期处理加以设计及实施,各阶段处理重点,分述如下:

1.短期处理:

行为改变技术。

环境调整。药物**。

心理**。危机处理:环境控制、隔离技术、自我保护、危机处理系统。

2.中期处理:

社会能力训练。

社会技能。情绪辅导。

自我管理。问题解决能力训练。

学科补救教学。

3.长期处理:

提升生活质量。

培养自信心。

增进自我强度。

实施情绪辅导/教育。

基本学科知能的教育。

4.8 情绪障碍的类型及矫治。

4.8.1 精神**症(schizophrenia)

精神**症的定义:

精神**症系指患者在思考、知觉、情感、动作等多方面,发生持续性的广泛性障碍,使得自我感与现实感失调,行为表现明显脱离现实,而呈现人格**的精神症状,生活适应显著退化。

其主要症状如下列:

1.病症特征--在一个月期间,至少呈现下列两种症状:

1)妄想。2)幻觉。

3)错乱言语。

4)错乱行为或僵直行动。

5)阴性症状。

2.社会生活障碍--在一般社会生活,工作及人际关系有明显且长期性的变化,社会生活程度降低。

学校心理学电子教案

行为障碍是指个体表现出的与其年龄 性别 社会期望等不相适合的异常行为。儿童行为障碍是指主要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偏离,行为障碍既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患的症状表现。精神运动性抑制指不但有动作阻滞,还有言语抑制。主要表现有 1 木僵 stuper 指患者动作明显减少 姿势...

学前心理学电子教案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教案。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1周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学?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重点与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设想 多 教学。教学过程。备注。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 发展 ...

2019秘书心理学电子教案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师教案。2014 2014 学年第二学期。系部商务系 课程名称秘书心理学 教师姓名刘春梅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制。秘书心理学 课程授课教案。秘书心理学 课程授课教案。秘书心理学 课程授课教案。秘书心理学 课程授课教案。秘书心理学 课程授课教案。秘书心理学 课程授课教案。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