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中等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学)与(教)互动过程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是为了学,以学为依据。
3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一)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育人,(二)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三)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四)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4选题的标准:(1)价值性(2)科学性(3)明确性(4)可行性。
5教育心理研究的一般阶段:(1)提出研究的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3)进行研究准备,包括搜集资料人员培训等(4)研究付诸实施(5)整理研究资料(6)分析研究结果并加以推论(7)撰写研究报告(8)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打算。
6中等学校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
7为使问卷有效应该注意什么(1)问题要明确没有难懂与含糊的地方(2)问题不宜过多,不要设计难以回答的问题(3)问卷题目应生动有趣,回答要简单,以便于统计处理(4)一套问卷应有一定的测验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问题(5)调查范围较大,应该通过**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8*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发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学习困难或品德不良学生,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学生的研究,应注意的是,个案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有典型性,资料搜集要全面,要及时记录情况,资料的分析要科学,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应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经常接触,深入了解。
第二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性,那就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3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4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刺激物的强度二是刺激物的对比关系,三是刺激的动感,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
5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6感知觉实际上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整体)属性的反映。
7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理解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
8*遗忘的基本规律: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了遗忘规律:(1)时间因素(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学习的程度(4)材料的顺序(5)识记者的态度。
9(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特征。
10想象的认知加工过程(1)黏合(2)夸张(3)典型化(4)想象联想。
1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情景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种(1)动机水平(2)问题情境(3)定势,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4)原型启发(5)个性因素。
12.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3.需要的特性:(1)动力性(2)对象性(3)社会性。
14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是分层次的他将人类的主要需要依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中间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需要。
15.情感的分类:(1)理智感,(2)道德感(3)美感。
16.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1)遗传(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
17.气质的概念: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8.人格的成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自然物理因素。
第三章心理的发展。
1.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起来心理发展家有一下几个规律或特点(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3.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年龄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少年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这个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4.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物方面的因素,二是环境方面的因素。
5.论述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首先,人类除了通过遗传把特有的机能结构传给下一代以外,还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
其次,不同的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家庭,学校或者某些场所,所受到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许多关于早期母爱被剥夺的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发展中的社会因素对儿童智力,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众多社会因素中,母爱,社会交往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6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7.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的分析,(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二是顺应,即改变主体结构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8.皮亚杰认为,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感知运动阶段(1-2岁);二是前运算阶段(2-7岁);三是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四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9.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有两种;一类是低级的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的心理机能。
10.维果斯基的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2)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
11.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整体,他还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冲动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许多性欲阶段组成的,他根据快感区不同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1)口腔期(零至八个月)(2)**期(十八至三岁)(3)性器期(三至六七岁)(4)潜伏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5)生殖期(十一二岁至二十岁)
第四章中等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
1.我国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大体与少年期相当,因此初中学生也可是、称为少年期学生。
2.初中阶段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期,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3.初中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1)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2)神经系统的的发育(3)性成熟开始这时会有**感和独立感的出现。
4.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1.
思维发展特点(1)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2)从少年开始已经形成了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3)初中二年级是中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2.想象发展的特点(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初中学生的想象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
5.我国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感,独立感,性意识,自尊心,自我评价能力均呈现出随年龄升高由低向高水平的发展趋势(2)初中生自我意识各个特征的发展有各自的特点,是不平衡的。(3)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
6.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1)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与依附性的矛盾(2)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3)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
7案例分析上题(3):从生理上看,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发展的显著特点。由于性成熟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重大变化。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比过去普遍提前了1-2年,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按越短,接受的有关信息刺激又越来越多,性意识的觉醒与要求发展越快,其冲击力就越大,由于少年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道德与法制观念薄弱,加上少年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感情易冲动,自制力不强,常常可能置道德与法之不顾,因此容易饭这方面的错误,儿童青少年在两性发展上有个认识过程,彼此间的爱慕感情是这种发展过程中正常现象,他可以称为激励少年积极上进的有利因素,关键在于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含义: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3桑代克根据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提出三条学习的基本规律(1)准本律(2)练习律(3)效果律。
4 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实验仪器是一种叫做斯金纳的装置,他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他的核心理论是强化,强化是指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行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强化时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5塑造是指教师或其他指导者通过强化学习者的每一步的成功以引导他达到目标。
6行为的消退是指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停止强化,反应概率就会下降。
7程序学习或教学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其基本原则是(1)小的步子(2)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自定步调(5)低错误率。
8观察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其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9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10格式塔的创始人苛勒根据黑猩猩的实验结果得出如下见解(1)学习是完形(2)学习是顿悟11布鲁纳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研究知觉与认知发展的杰出的美国心理学家。
12布鲁纳关于学习的本质:(1)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2)他认为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动作,表象和符号三种表征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中(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能够很好的说明学习者如何运用动作表征来学习,完形学派关于学习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学习者如何运用表象表征来学习(4)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动作,表象和符号三种表征系统是按顺序前进的,但他们之间不能取代。
学校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复习题。一 学校心理学概述。1 以下哪一项不是学校心理学具体研究的内容 d a.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学规律及其应用问题。b.研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论 方法和技术。c.了解与研究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心理问题。d.有精神 症等精神疾病的学生。2 20世纪30年代后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学校心理...
学校心理学
作业基本信息。一 名词解释。1 图式。2 最近发展区。3 同化。4 顺应。5 平衡。6 支架式教学。7 道德实在论阶段。8 道德相对主义阶段。9 心理危机。10 自我同一性。11 操作性条件反射。12 强化。13 观察学习。14 自我实现。二 简答。1 皮亚杰如何理解认知发展的实质?在他看来,认知发...
学校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期末作业。第一题。题目 矫正计划如下 确定目标行为 帮助小敏改掉咬笔头的坏习惯。测定基准线 采用 事件取样 观察法。在上课45分钟内记录小敏咬笔头次数,每天选择不同节次的语文 数学课观察,共观察5天,计算平均每天每节课咬笔头次数。选择强化物 向家长询问了解小敏的兴趣爱好,同时与小敏进行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