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教程

发布 2022-10-16 14:48:28 阅读 4044

心理学。

定义、判断。

1、中等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学与教互动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性质(或判断)

一)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二)中等学校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

3、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5、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7、想象的认知加工过程主要表现以下几种特殊的形式1、黏合2、夸张3、典型化4、想象、联想。

8、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

9、意志是明确的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10、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1、只有有序的、不可逆的、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稳定的心理变化才属于心理发展。如疲劳、疾病或激烈运动等引起的变化,就不属于心理发展。

1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基础。

13、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14、可逆思维是运算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

15、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

16、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17、桑代克的学习连接——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8、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19、程序学习或教学的关分健是编制出好的程序,20、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21、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的个体化,指个体依据道德规范在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2、品德离不开道德。

23、社会道德也必然通过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的品德表现出来。

24、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构成的。

25、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26、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27、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客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28、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由道德意义的行为活动。

29、皮亚杰的自律道德从“他律”到“自律”是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普遍规律。

30、道德信念是坚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并伴有性绪色彩与动力性的道德观念。

31、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

32、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

33、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

34、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错误。

35疲劳、疾病或剧烈运动引起的变化,不属于心理发展的范畴。

36、只有那些有序的、不可逆的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稳定。

37、少年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度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熟人生的转折期的开始。

38、初中二年级时中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39、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过程。

40、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性格的动态结构在不同的情景下会表现出性格不同的侧面,性格的可塑性。

41、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现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单选、多选。

1、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心理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策略中选题的标准是:(1)价值性 (2)科学性 (3)明确性 (4)可行性。

3、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心理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5、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表向具有三个特性:1是形象性 2是概括性 3是可操作性。

7、思维的分类,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8、动机的特性:1动力性 2对象性 3社会性。

9、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对象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1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12、根据对形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13、按动机的**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4、根据动机引起的形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15、根椐动机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6、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形为反映。

17、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性和应激。

18、情感的分类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19、按照倾向性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0、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21、特殊能力包括形象记忆力、**中的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表象等。

22、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 1能力类型的结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3、性格的静态结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 1性格的认知特征 2性格的情绪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 4性格的态度特征。

24、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25、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年龄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26、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同化,二是顺应。

27、皮亚杰认为,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动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28、佛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整体。

29、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大体与少年期相当,因此初中学生也可称为少年学期。

30、斯金纳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

31、操作学习的过程包括塑造、消退,维持。

32、观察学习是由注意、保持、运动在现和动机四个价段组成。

33、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

34、需要、内驱力和诱因是构成动机的基本因素。

35、班杜拉将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36、学习迁移时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7、早期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

38、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39、学习策略的分类:1单瑟洛的二分法,2麦克卡的三分法,3温斯坦的四分法。

40、元认知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41、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三个环节。

42、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审题并形成课题映像 2有关知识的重视 3课题的类化 。

43、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2课题的性质 3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水平 4个体的心理状态。

44、机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活动方式。

45、技能的种类。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把技能分为运动技能和智力机能。

46、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1认知—定向阶段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3技能完善和自动化阶段。

47、知识技能的特征:1观念性 2内潜性 3简缩性。

48、道德**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类型1、直觉的道德**2形象性的道德情感3、理性的道德情感。

49、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50、所谓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和集合体,还可称为团体。

51、群体的特征有1、共同的目标2、共同的情感3、共同的价值规范4、一定的组织机构。

52按照群体内各种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53、按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可把群体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54、按群体的规模把群体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55、根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间关系密切程度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56、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

57、心里健康具体表现为: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58、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 2情境熏陶法 3情绪感染法 4榜样示范法 5讨论法 6思想澄清法。

59、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1肯定的尊重 2共感的理解。

60、心理咨询最首要的规则是保守秘密。

61、心理咨询发起的方式:1时机性咨询 2特定性咨询 3定期性咨询 4求助性咨询。

62、教师的效能感也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63、教师的期待是指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有所推测。

64、教师对学习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益。

65、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6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1自然权力 2教师的人格影响。

67、教师的教育机制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或意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68、教育机智具体表现在:1善于因势利导 2善于随机应变 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69、心理学的选题标准总的价值性,研究的课题必须具有( )意义。

1、理论、2、实践。

70、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学校心理学教程》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等学校心理学的对象 性质和意义 第二节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策略与方法。中等学校心理学是中等学校师资培训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目的是使中等学校教师掌握中等学校教育 教学辞去中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要内容,...

心理学教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本节学习的重点是 心理现象与心理学 难点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一 心理现象与心理学。二 学习心理学教程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这一节是本章的学...

现代心理学教程

内容简介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培养合格教师 凸显教师教育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教育学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师范教育类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现代心理学教程 立足于学校教育情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依托,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