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05:55:28 阅读 7183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0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6知识掌握的作用: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27提高教材概括的方法。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变式。

3)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28知识的巩固。

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

29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30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32技能的作用: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36操作技能的培训: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7心智技能的形成: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38心智技能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型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复杂的方案。

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2)39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排除相互干扰。

3)多种感官参与。

4)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5)复习形式多样化。

40.2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编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2)生成性学习: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结合变为自己的知识(3)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

41(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42(三)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43学习策略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自我效能感。

44学习策略训练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48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难度要适当。

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5)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51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人格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训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了解,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60教学过程的组织: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6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班级的规模。

2)班级的性质。

3)教师的领导风格。

4)对教师的期望。

5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第二阶段,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第四阶段,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第六阶段,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10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54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家庭环境,学校集体,社会文化。

观察法:应用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被试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从某种理论出发,有计划的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

3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过敏,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6同化:即把环境纳入机体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7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8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9人格:又称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1自我意识:诗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意识。

12冲动型,特点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反应慢精确性高。

13学习: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4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习得,消退,泛化,分化。

15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6学习动机: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7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8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好又快地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倾向。

21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2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定势。

23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心向。

24学习迁移与教学:精选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处理教学程序,教授学习方法。

25感性知识:是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

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3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34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35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38学习策略:只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

45问题:是一种情境,它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但可以间接地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

问题解决:指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得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其特征:目的的指向性,操作的序列行,认知的操作性。

46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策略,启发是策略(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发策略。

4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情绪和动机状态。

48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制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吉尔福特把创造力分解为六个主要成分:

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洞察性。

49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坏境,智力,个性(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强烈的好奇心,独立性。

50创造力测量的现代方法:测验法,实验法,作品分析法。

52品德:主要指道德的个体化,即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行动时所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55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56改善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三)认知辅导的方法。

57教学设计: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58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程序性原则。

59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61教师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主要受制一四个因素: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素质与个性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62课堂管理:主要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